OnemiddotLive巨鲸之

白癜风治疗 http://www.zgbdf.net/m/

迷蒙的暮色中,一组绵延的漆黑轮廓映入眼帘---海底山脉,任何硬质的海底构造都会成为深海生物的伊甸园。而且,这处海山的顶部离水面约1千米左右,已经是尼克之前在纽芬兰下潜深度的一倍还多。潜还是不潜?这是个难解的问题……终于,尼克鼓起勇气,紧随妈妈和阿姨们,展开经典的鸭式,以每小时5公里的时速开始下潜。

上期回顾??

深海绿洲小正太尼克虽然幸运的从海底滑坡和海啸的灾难中逃生,但是要成长为体长达到20米,体重45吨的海洋霸主(成年雄鲸体长几乎是雌性的一倍),当务之急就是吃、吃、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抹香鲸体长对比

尼克现在成长的第一烦恼是,它每天平均需要吃公斤的食物,真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所以,尼克迫切的需要跟随着妈妈和阿姨们找到适合的捕食猎场,掌握捕食技能。此时在鲸群的下方,大陆坡继续向下延伸开去,进入一片深度超过米,却又虚无缥缈的广袤平原。这里只有松软的沉积物,没有任何岩石或珊瑚礁似的硬质结构足以形成生命群落,所以它几乎是贫瘠如沙漠。抹香鲸必须通过捕食,从食物体内补充它们自己所需的淡水(海水是不能喝的),如果再不进食,可怜的小尼克饿肚子是小,渴死是大。于是尼克和鲸群只能继续向东,寻找深海沙漠中的绿洲。

△深海平原

在远处迷蒙的暮色中,一组绵延的漆黑轮廓映入眼帘---海底山脉,任何硬质的海底构造都会成为深海生物的伊甸园。而且,这处海山的顶部离水面约1千米左右,已经是尼克之前在纽芬兰下潜深度的一倍还多。潜还是不潜?这是个难解的问题……终于,尼克鼓起勇气,紧随妈妈和阿姨们,展开经典的鸭式,以每小时5公里的时速开始下潜。

△鲸群下潜

??Panda海洋知识点敲黑板抹香鲸也是哺乳动物,所以当它们下潜时,也会激发哺乳动物潜水反射。只不过,作为海洋哺乳动物,它们的潜水反射更惊人,足以让我辈自由潜大咖们都只能望洋兴叹。下潜开始后,尼克的心跳逐步减缓,直到惊人的每分钟只跳动1下,这帮助它有效的管理氧气的消耗。比人类的潜水反射更彻底有效的是,抹香鲸不但收缩了对身体肢端的血液供应,它们为了不在水中迅速失温,甚至切断了向表皮的血液输送,使得皮肤表面的温度越发接近环境温度。经过数千万年适应海洋生活的进化演变,抹香鲸的身体已经能轻松应对下潜过程承受的巨大压力。记得我们人类自由潜水员的身体是如何保护我们的肺在深度下潜时,降低肺部挤压伤风险的么?我们肺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弥补肺容量遭受的压缩。可是,尼克完全不用担心这个。它的胸廓可以随着压力增加向内塌陷,挤压到它的肺摊成扁平的烙饼状。要知道,我们的肺内部就是多个肺泡撑起的空腔,当你把它压扁扁之后,肺部内壁的组织是会粘连在一起,时间一长可能永远无法再分开。可是尼克有一个聪明的小窍门,它的肺内壁会分泌大量浓稠的粘液进行润滑和隔离。这样在压力降低,胸廓恢复正常形态后,肺部的空腔能轻松恢复原样而不会粘连。失落的城市

映入尼克眼帘的(其实是尼克的水下声呐捕捉到的画面),是一个何其诡异的世界,尼克来到的是大西洋中央一个神奇的存在---失落的城市TheLostCity。眼前不再是深海平原一望无际的虚无飘渺的絮状沉积物。一座座高耸林立的黑烟囱、白烟囱,仿佛海底矗立起的一座座哥特式大教堂,滚烫的热液在烟囱顶部涌动,神奇的动物若隐若现。人类在70年之后,才慢慢揭开这个幽灵世界的奥秘。而尼克和它的抹香鲸家族,却已经世世代代守护着这个秘密。

△失落的城市

??Panda海洋知识点敲黑板海底热液泉,俗称‘黑烟囱’,或许大家都并不陌生。‘失落的城市’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典型的海底热液泉的形成机理是下图这样的。热液泉通常都坐落在一座活跃的海底火山的上方,其热源通常来自下方的岩浆房。温度低的海水通过裂开的岩石缝隙渗入下方的炽热岩浆房,被加热后,溶解了大量周遭的矿物质,然后从热液口喷出。富含矿物的热液在遇到海水后逐步冷却,造成其中溶解的矿物质析出并堆叠形成了高耸如‘云’的‘黑烟囱’以及并不太出名的‘白烟囱’,颜色的不同是由于析出矿物不同的缘故。△典型热液泉

而失落的城市下方并没有活火山,那么它的热源来自哪里呢?原来,除了炽热岩浆房能作为外部热源这一种加热形式外,一些化学物质本身在互相作用产生化学反应的时候会向周遭的环境释放大量的热量,这就是放热效应exothermicreaction。失落的城市所坐落的这一片海底山脉叫做亚特兰蒂斯海岭AtlantisMassif。地球的最外层地壳,分为陆地所在的陆壳和广阔海底所在的洋壳。形成亚特兰蒂斯海岭的主要岩石并非常见的洋壳岩石---黑色的玄武岩。它是由特别墨绿色的橄榄岩构成。橄榄岩所富含的各种化学物质与周遭的环境积极不相匹配,因而触发了一系列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了大量的热,从而形成了失落的城市。而橄榄岩通常形成在地壳以下几英里深的地幔层。那么这些橄榄岩又是怎么来到离地表接近的洋壳上的呢?

△亚特兰蒂斯海岭

这好吃吗?

尼克穿梭在高耸的烟囱之间,不断的用声呐搜索着猎物的身影。但是,对于尼克这样的小朋友来说,要搞清楚吃嘛好?嘛好吃(注意:用天津话读)?实在是太难了!妈妈和阿姨们都不在身边,这个时候,一道竖直的阴影挡住了尼克的去路,就在一座黑烟囱旁边。这是个啥玩意儿?它直挺挺的杵哪儿,但似乎尾巴在飘动?尼克有点迷惑,这货能吃吗?要不,咬一下试试?可是,尼克小盆友这个时候还没长牙呢,它只能整条吞下小型的猎物,利用胃部的压力把它们碾碎。不过今天,它要为它的误判付出代价。这个家伙太长了,跟小尼克差不多长,而且,它怎么那么咯呀,硬邦邦的。呸呸呸,一口咬下去,恨不得反刍出来。可怜的尼克,今天遭遇了它一生中的第一条深海皇带鱼。

△皇带鱼

??Panda海洋知识点敲黑板皇带鱼是地球上最长的硬骨鱼类,身型似蛇,无鳞,通体成亮银色,红色鳍,头顶细长红冠,因此被称为皇带鱼。它们平均体长3米左右,达到4-6米也不罕见。据考,年在苏格兰海滩发现的一条皇带鱼,体长达到了17米。皇带鱼通常生活在-米的暮光带水层,在海面附近很难见到。人们通常见到的都是海滩上被冲上来的皇带鱼的尸体,渔民们能捕获到活的皇带鱼更是比天上掉馅儿饼还罕见。而有多起皇带鱼出现事件之后,往往又出现海底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所以,很多地区的海洋文化中,皇带鱼都是会带来厄运的大灾星。皇带鱼到底能不能预警海洋地质灾害还有待科学家们的证实。不过,比起证实民间迷信来说,很多的科学家对皇带鱼奇特的体态和运动方式更感兴趣。它在水中并非像带鱼或海蛇是平行运动的。它身体竖直,直愣愣的戳在水里。就连逃跑的时候,也保持着这样的体态向后退。想象一下,一根竹竿竖着往后退是什么情景……低氧了尼克终于意识到,妈妈吃什么我吃什么,这才是最保险的选择。妈妈和阿姨们此时正追寻着一大群穿梭于失落城市之中的乌贼。成年抹香鲸,下潜一次,平均就能捕食到条乌贼。尼克追着追着却发现,低氧了。返回水面的路还很长,如果现在不掉头,就有溺水的风险。尼克与失落的城市和亚特兰蒂斯海岭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这样匆匆告于段落。不过,这只不过是尼克一生中与这样的深海绿洲建立的亲密关系中的序言而已。亚特兰蒂斯海岭不过是大西洋里这条宏伟山脉的惊鸿一瞥,这条贯穿南北大西洋的深海山脉将是尼克和它的家族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线---大西洋中脊。??Panda海洋知识点敲黑板

大洋中脊Mid-oceanRidge,顾名思义就是大洋中间的脊梁,它们遍布世界各大洋中。而大西洋中脊MidAtlanticRidge,则是从北极圈附近的冰岛出发,向南曲折蜿蜒1.5万多公里。从太空角度望去,形成婀娜的S型曲线。

S型曲线从何而来呢?这就不得不说说大洋中脊的前世今生。大洋中脊是两大不同地壳板块的边缘相交地带。大西洋中脊,是位于西面的美洲板块遭遇位于东面的欧亚板块(北半球)和非洲板块(南半球)。我们地球的地壳,就像一层薄薄的皮肤覆盖在地表。陆地的陆壳就像饱经风霜磨起的茧子,又厚又硬。而位于大洋底部的洋壳,就像天天敷了保湿面膜,又薄又嫩,吹弹可破。在这里位于洋壳下方的地幔层在地心巨大热源的加热之下,岩石融化变得浓稠翻滚,就像熬了一锅膏方,不断咕嘟着,寻找洋壳脆弱的缝隙往上涌出。涌出的岩浆不断的堆积在中脊缝隙周围,并同时将之前堆积的已经渐渐冷却的岩石向两边推。这就形成了大洋中脊中央的扩张带。大西洋中脊目前正在以每年1-10厘米不等的速度向两侧扩展,也就是说,美洲与欧洲及非洲每年都在以1-10厘米的速度渐行渐远……

△大洋中脊成因到此一游回到亚特兰蒂斯海岭这个地方,大西洋中脊就在它东北方几公里处,日复一日地幔层内的古老橄榄岩已经被加热成了膏方,不断的从中脊扩张带涌出,被推高到亚特兰蒂斯海岭。这才给了失落的城市用于发生化学反应的橄榄岩,从而熬制出形成热液泉的化学成分高汤。我们人类就没有尼克小朋友那么幸运能一睹大西洋中脊的壮观,贯穿南北半球的山脉体系、高耸如云的亚特兰蒂斯海岭,涌动着炽热岩浆的中脊缝隙。大西洋中脊的顶部距离水面的平均深度达到0米,中脊缝隙的宽度则达到80-公里,可谓是深不见底,也一望无际。然而,地球母亲总能给我们平凡的生活带来一点惊喜。在最北端的冰岛,大西洋中脊变得触手可及。它不但露出了海面,在水下最窄的位置仅仅1米之宽。让我们人类潜水员也可以拍出这样的朋友圈炫富照片---大西洋中脊‘到此一游’。

△水面上的大西洋中脊-冰岛1

△水面上的大西洋中脊-冰岛2

△大洋中脊潜水1

△大洋中脊潜水2

虽然小小的肚子还没有填饱,尼克不得不跟着妈妈一起踏上进一步向东的征程。因为妈妈怀孕了!亚特兰蒂斯海岭的深度难以为尼克的妈妈肚子里的弟弟(或者是妹妹)提供舒适的育儿所。这不,全家人一起奔赴北大西洋的下一片绿洲---亚速尔群岛Azores。

△亚速尔??Panda敲黑板亚速尔群岛是大西洋中脊向东延伸,并抬升至水面之上的6座火山岛。丰富的地形和地热资源,为亚速尔群岛不论在水上还是水下都带来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和生物景观。△亚速尔火山口天池△蓝鲸与亚速尔pico火山△亚速尔灯塔

编者按

什么是ONE·LIVE?

ONE·LIVE是One.意潜俱乐部为热爱海洋的尼萌介绍海洋生物以及与海洋有关的生活方式。特约作者Panda常年旅居海外,曾在ONE.TLAK北京站线下分享过观鲸那些事。未来,她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海洋生物及海洋生活的知识及见闻。敬请期待哦!此外,有其他想开专栏的Freediver请给小编留言,将您想开启的专栏内容和规划与小编聊聊~

专栏作者:潜水Panda

海洋生物爱好者传媒专业英国某上市会展集团做并购

更多关于鲸的事儿

你可能想知道▼

你可能也感兴趣

ONE·LIVE

座头鲸的母子之情(上)

ONE·LIVE

座头鲸的母子之情(下)

One·Live

关于鲸的那些事儿,谁是你的最爱?(上篇)

One·Live

关于鲸的那些事儿,谁是你的最爱?(下篇)

One·Live

巨鲸之旅-从好奇孩童到深海之王

One·Live

关于鲸的那些事儿,番外篇

One·Live

关于鲸的那些事:白鲸记

ONE·LIVE

社会鲸就不需要爱了吗

ONE·LIVE

独角鲸“你猜我吃企鹅么?”

ONE·LIVE

肥宅快乐鲸

ONE·LIVE

大Chi一鲸

One·Live

座头鲸的食与色,从「激浪」说起

One·Live

抹香鲸,从诸多名字说开去

Enzo专栏

世界十大自由潜水经典短片④:终结篇

Enzo专栏

世界十大自由潜水经典短片③

Enzo专栏

世界十大自由潜水经典短片②

Enzo专栏

世界十大自由潜水经典短片①

Editor/诡诡西

Layout/OLDO

One·意潜年4-6月自由潜课程安排

戳图了解一下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shea.com/hsyt/6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