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并发截瘫

脊柱结核中截瘫的发生率约在10%左右.以胸椎结核发生截瘫最多见,其次为颈椎、颈胸段和胸腰段,腰椎最为少见。脊椎附件结核少见,但一旦发病,容易发生截瘫。

发病机制

可分为早期瘫瘓和迟发性瘫痪两种。早期瘫痪是由于病灶处于活动期,随着脓液.结核性肉芽组织、干酪样坏死物质和死骨进人椎管内压迫脊髓所致,也称为病变活动型截瘫(图69-7)及时手术清除致压物减压效果良好。迟发性瘫痪发生于病变已静止的后期,甚至已愈合后多年致傩的原因主要是瘢痕组织形成对脊髓产生环形压迫.或由椎体破坏引起脊柱后凸畸形,或者椎体病理性脱位所造成的椎管前方骨嵴使脊髓遭受压迫或磨损而导致纤维变性,引起截瘫,可称为骨病变静止型截瘫(图69-8)。迟发性瘫痪也可源于脊髓血管的栓塞导致脊髓变性,软化,此时虽无外部压迫因素,也可发生截瘫。

临床表现和诊断

除了有脊柱结核的全身症状和局部表现外,还有脊髓受压迫的临床表现。初始表现为背部疼痛和病变节段束带感,是神经根受刺激的结果,然后出现瘫瘓。瘫痪发生的过程是最早出现运动障碍,接着出现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最迟出现。脊柱结核并发截瘫病人大小便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排尿困难,逐渐发展为完全尿闭。当膀胱的反射功能恢复后,可出现小便失禁。大便功能障碍的最初表现为便秘和腹胀.也可出现失控现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则表现为截瘫平面以下的皮肤干燥无汗。

CT和MRI检查可以显示病灶部位、破坏程度.脊髓受压情况,有助于诊断和预后判断。

治疗

脊柱结核出现神经症状而影像学检查有脊髓受压者.且受压节段与临床症状、体征检查平面相一致时,原则上都应该接受手术治疗。部分不能耐受手术者先可作非手术治疗,待情况好转时再争取手术。通常主张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减压、支撑植骨。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或分期手术等。一般不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术,因其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会加重脊柱后凸,使脊髓受压更明显。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妇产科学急诊常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shea.com/hsyt/6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