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田螺吃到满嘴田螺籽,可软体动物不应该是

炒田螺,是很多人爱吃的一道美味。

用力一吸,就吸出了味道鲜美的螺肉是最理想的吃法。

可现实是,你得慢悠悠地用牙签先将尾部的仔螺挑出来。

要是不挑直接吃的话,时常会硌牙,很是恼人。

等等,田螺不该是卵生吗?怎么能直接生出崽来呢?

不应该哺乳动物是胎生,鸟类、爬行类、昆虫和两栖都是卵生才对吗?

如果还停留在这样的观念里,那说明你的知识点要更新了。

因为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还有一种奇特的生殖方式叫卵胎生。

即是当母体产完卵之后,会先将卵继续留在母体生殖道内,直到它发育成新个体后才从母体中产出。

我们常吃的田螺,正是采取卵胎生,其仔螺能在体内孵化且周期为一年。

同样是螺的福寿螺却是卵生,什么决定了卵胎生还是卵生?

尽管很多人都吃过田螺,但可能提到卵胎生还是觉得有点陌生。

但你或者身边的人可能有过类似恶心的经历:

打死一只苍蝇,结果爆出一肚子蛆。

又或者是没有看到虫卵,却在食物中发现为已孵化的蛆。

比如刚买的酱油,没过多久就生出了虫。

刚打开不久的酱油生虫了

那么,你很可能遇到一种特殊的酱亚麻蝇。

与其他苍蝇不同,它所采取的生殖方式正是卵胎生。

酱亚麻蝇的幼虫能够在高盐环境中生存并生长,仅需5天即可化蛹,再经历7天蛹期即可羽化成虫。

它们在6月下旬出现,8月上旬达到高峰,11月上旬消失。

所以,夏季高温时酱油或是其他含盐量高的食物容易生虫的原因。

普通苍蝇产出的蝇卵,无法在高盐环境中孵化

那么对田螺、酱亚麻蝇等卵胎生的生物来说,好好产卵不行吗,为什么偏要搞个不伦不类的生殖方式?

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生物卵胎生还是卵生?

尽管大多数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采用的是卵胎生。

但科学上研究脊椎动物卵胎生演化的理想材料却是爬行动物。比如沙蜥就会随着温度的改变变换卵生和胎生两种方式。

采取卵胎生策略的孔雀鱼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35亿年前出现单细胞生物。

继寒武纪上演“生命大爆发”后,出现了脊椎动物的鱼类。

大约3.7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鱼类中的一些肉鳍鱼爬上陆地演化成两栖动物。

接着又在3.2亿年前的石炭纪晚期,某些两栖动物演化成爬行动物。

可到了二叠纪末期发生的“生物大灭绝”中,地球上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消失。

庆幸的是,爬行动物并没有全军覆没,幸存者继续发展演化。

它们中一部分成员又将目光看向了大海,开始了爬行动物远征海洋的历史。

最先取代鱼类霸主鲨鱼,称霸海洋的爬行动物便是鱼龙。

为了适应海洋的生存,鱼龙演化出了类似鱼的样子。

四肢演变成鱼鳍状,能用尾鳍的摆动推动身体快速游动。

可它们仍用肺呼吸,每隔一段时间必需要到水面上换气。

鱼龙化石

看上去有海豚的吻,鲸一样的四肢,但它仍拥有鳄鱼的牙齿,蜥蜴的头和胸骨。

这些特征无不告诉人类,鱼龙本尊仍是货真价实的爬行动物。

我们知道爬行动物采用的是卵生方式繁衍后代,如恐龙、鳄鱼等。

就算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海龟,到了繁殖季节也会努力爬上海滩产卵。

可据年中国贵州发现的化石显示,鱼龙竟是胎生。

因为这具雌性鱼龙的腹中还有着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崽。

可直接产幼崽,不是哺乳动物的胎生方式吗?

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鱼龙选择了更为独特的生殖方式:卵胎生。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孵化成新的个体后从母体产出的生殖方式。

虽然与哺乳动物的胎生神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差别:没有脐带。

哺乳动物的脐带是重要营养供给道,而卵胎生则依然是靠卵内的营养,但孵化的场地选在了母体。

哺乳动物的胚胎(中央),由脐带与提供食物的胎盘(顶部)相连

对卵胎生物种来说,蛋早就在妈妈的肚子里形成了,并且直接在肚子里孵化。

孵化完成后,它最后又以幼体的形式来到这个世界。

说白了就是一种“假象”。因此,卵胎生又被称为“伪卵胎”。

如今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收藏有一具正在分娩的鱼龙化石。

你能看到,鱼龙分娩过程中,小鱼龙的尾巴先从母体中出来。

鱼龙分娩模拟图

类似于鱼龙,三叠纪晚期出现的蛇颈龙也能直接产幼崽。

蛇颈龙是一种有着1.5米~15米长度的史前海洋爬行生物。

它拥有长脖子,其四肢与企鹅极为相似,有着如同一条海蛇穿过一个龟壳般的外形。

年马歇尔大学的古生物学教授发现一具万前的蛇颈龙化石竟怀有幼崽。

年,英国《自然》杂志中报告蛇颈龙祖先的海栖爬行动物胡氏贵州龙化石中,发现了其腹部怀有的完全成形的胎儿。

蛇颈龙

之所以怀有幼崽,科学家认为蛇颈龙也是选择了卵胎生的生育方式。

至于鱼龙和蛇颈龙为何会演化出卵胎生的方式,目前还没有定论。

除了远古的海洋爬行动物,现存爬行动物中也有这种生殖方式。

比如蛇亚目中的“巨人”蟒科;与海龟同为残存海洋爬行动物的海蛇等有鳞类的爬行动物。

青藏高原的沙蜥(Phrynocephalusspp.)更是会随着环境来改变生殖方式。

生活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沙蜥种群为胎生,生活低海拔地区的沙蜥则为卵生。

除生殖方式不同外,二者没有形态学上的差异。

实际上爬行动物中,有鳞类的卵胎生进化约有个独立进化起源。

它远比其他脊椎动物的总和(约34个)还要多得多。

再加上它发生在更低的分类阶元,更近的地质年代,因此才说它是研究脊椎动物卵胎生进化的理想材料。

关于有鳞类爬行动物卵胎生进化的假说中,受到







































治疗白癜风哪里最专业
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shea.com/hsjz/52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