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一片海,活像一阵风

坚持为每篇文章精挑一首背景乐。↓↓↓

(图/很多年来,习惯在每个海边,留一张背影)

继上周写过一篇家乡的山后,本周再写一篇家乡的水,只为完成自己长期以来对这片山水的一份小小眷恋和回想,和其它无关。

1.原谅我生性恋海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做一个寡言,却心有一片海的人。”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很喜欢“海”的人。

?

年和一起创业的小伙伴们第一次出行,坚定选择有“黄海之滨,胶州湾畔”之称的青岛。在那个著名的海水浴场,我们一起演乞讨的流浪歌手,一起坐在水上观光车冲进大海又开向陆地不停尖叫,感受青春与奋斗的美好。

去年随大部队们来到泰国苏梅岛,住到了当地相对安静辽阔的查汶海滩附近,白天和朋友在沙滩上享受自然的洗礼,夜晚则在沙滩边玩起当时火热的“撕名牌”游戏,现在想想,脑海中还满沙滩和打闹的景象。

再后来趁着秋高气爽,带着一群心爱的玩伴,从北京东直门出发,坐了八个小时的大巴,只为在凌晨四点看一眼日出时,辽宁盘锦那满眼别样风情的红海滩。年元旦,一时兴起跟着闺蜜团去了趟丽江,第一站便选择苍山洱海……

对“海”的这份生性热爱,不是因为名字中有“海”,而是小时候听妈妈讲过的所有旧时往事和自己闲暇常玩的地方,几乎都和“海”有关。

(图/日出时,你美得那么淡定与安静)

(图/就算是路边的一盏灯,也只为照亮你的迷人)

(图/我站在对岸,向你和这个世界说早安)

(图/不管是否春暖花开,都喜欢这样面朝大海)

2.听来的海上故事

妈妈和姨辈们从小长大的故乡叫“西湾”。

位于平阳县城的东南部,现在是一个以海蚀、礁岩、滩涂风光为主体的海滨、海岩型风景区,三十年前或者说五十年前,它应该只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岛屿而已,落潮时,眼前是一望无垠的海涂,背后是一片悬崖峭壁,无比宽广和宁静。

虽然我不太分得清“杨屿山、二沙、西谷仓、西湾、跳头”之类的具体坐标点。但一直记得妈妈说,7岁那年本来已经交了学费要去上学,但上了一个星期又被外婆叫了回来,只为跟外公一起下海捕捞维持家用,“放弃求学,靠海为生”这是当时大部分渔民子弟终生不可改变的宿命。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她一直开玩笑说自己是泡在海水里长大的。十岁以前,一个人下海捕捞大人并不放心,所以落潮时外婆会把她带到涂边,等到背篓内丰收满满,潮水又快要涨起时,外婆会准时来把她带回家。当然这一路有在海里劳作半天的辛苦,也有“收获换钱”的小喜悦。

靠海生活的人,几乎不管男女老少,都能精准地算出每天潮起潮落的点,这对于我们来说像是一道复杂的奥数题,而对他们而言,像是本能。所以我每次要去海边玩,妈妈都会和我说,今天是初几,海水什么时候涨什么时候落,你应该在几点去最合适。

五六岁以前,外婆的家还在西湾山上,每次和姐姐们一起去玩,还要走一段好长好长的山路。因为年纪太小已不太记得路线,只知道途中有很多野果子,有时候贪吃去摘,还会被沿途的疯子追赶。

小时候我很怕黑,离开我妈便不敢睡,所以经常半夜一个人在山上哭着嚷着要回家,有时候实在闹得没办法,外公便会拿把手电筒把我徒步沿着山路送回家。现在想起来,他小小的身躯,要背着我走那段长长的夜路,心里真是说不尽的愧疚。

后来外婆的家搬到山下,我隔三差五地又可以去了。记得每次她的灶台上都会用玻璃罐装满很多小鱼干,有时候蒸个肉或芋头一定要蘸“虾酱”,早上起来喝粥的时候,桌子上一定会有又鲜又咸的“醉泥螺”和“盐蛏子”。

不知道什么季节,外公和姨父们会抓很多“皮皮虾”和一种看着很恐怖其实味道还可以的“海蛇”回来……所以我那被海鲜喂大的嘴,无论在遥远的呼伦贝尔草原,还是绝美的人间九寨,每到餐桌,心里最爱的还是带壳的虾蟹鱼贝们。

妈妈说,海边的人吃鱼不能翻身,因为经常出海的人,不能寓意有不好的事发生。岸边的码头经常要点一盏灯,是因为要等一堆出海未归的家人。还有一点是没什么根据的“民间邪论”,如果在出海途中遇到久不归乡的渔人(就是被海水吞噬的村民),一定要好心带回来,一为同乡的情义,二为避免同为渔民下次出行的不测。

从小到大,听了很多这带渔民的各种故事,有一辈子相濡以沫的平淡也有惊悚四方的灾难,但更多的是平凡人生的辛勤劳作和自给自足。

(图/这片海每天这样醒来,看旧人走,看新人来)

(图/掌后,是你无尽的浩瀚,是我童真的过往)

(图/清晨的风吹过我的裙角和那未到的喧闹)

(图/你说所谓生活,就是学会在风雨中跳舞)

(图/所以我慢慢学会,用温暖抵挡一切荒凉)

3.忘不掉海边情缘

到我这辈,和“西湾”有关的回忆当然都是玩。

小学春游秋游,野炊的大多选择一般都是这。那时候一般前一天晚上就兴奋地睡不着觉,早上四点就蠢蠢欲动想起来往学校跑,带上妈妈坐的手工糍粑,水,饼干和一些班级分工的锅碗瓢盆。想象一会要吃大锅饭的情景,真是开心。当一班同学徒步走在海滨通往跳头的路上,总会取笑那个“背黑锅”的“倒霉蛋”。

中学毕业,看似有点叛逆实则非常懵懂的同学会当然要在西湾。学大人一样围坐在海边的小屋,讲讲笑话,打打牌,吃吃零食,喝几口啤酒,等等日出,再聊一聊当时觉得很遥远现在想起来早已进行大半的未来,觉得生活真像梦幻一样逼真又无痕。

后来再大一点,要住校要离家,离西湾越来越远,但只要一有闲情和时间,总会再来。谈恋爱要来西湾看海;锻炼身体,要绕着山路往西湾的方向骑行;春节回来,要约表弟表妹们去沙滩烧烤;有远方的客人来,除了爬山,当然还要去海边吃大排档,再看潮起潮落。

年,我那一帮长期在青岛和某海舰队混的朋友随商先生一起来到我的家乡。饭后我们来到西湾,那天天有点灰,海水有点浑,我们站在大排档往下望,它确实不清澈也不湛蓝,朋友开玩笑说:“你这也叫海也叫沙滩?”我说:“当然是啊,这是住在我心底的一片海。”

年,海南阔太张小红带着女儿来到我的家乡,日落之前,我们同样去了西湾,看过大世面常年混国外风光的她很诧异地说:“这水真的可以下去游泳吗?”我分明能感受到她想说:“为什么在你眼中,它这么美,我却感受不到。”后来我带她走了很多我儿时游玩的点,讲了很多我在这片土地成长的趣事,她说有机会,一定还要再来。

其实对一些游子来说,山变成古村还是名胜,海是否恢复宁静和天然,都不重要。因为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亦左右不了别人的心情。重要的是有一份这样的心境和初衷,它一直不动声色地存在你的内心,影响你的生命。

喜欢山,因为它教我“万物生”的丰盛;喜欢海,因为它教我“纳百川”的宽广。

虽然漂泊的人生,已经开始活得像一阵风,在人间不停地吹送,走过了悲欢,卷过了聚散,但不管吹得多远,仍有一部分回响,停留在梦开始的地方。

(图/苏写年华,书写你我相似或不相同的人生)

(图/天亮的太快,一会儿“小红日”就不见了)

(图/常坐在这个码头边,联想祖辈辛勤劳作的画面)

(图/生活,请用你的目光温暖那个爱穿长裙的姑娘)

(图/你是山水我是旅人,再喜欢也带不走就是遗憾)

(图/连同上一篇,献给这片梦里常回的山水之乡)

来自北漂特约作家:苏写年华

80后资深广告人,浙江平阳人。

以思想为剑,以文字为生。

经过繁华,亦见过浮夸,只愿恪守初心,用至简笔调,记百态故事。

作者

简介

声明?关于配图

取景/平阳海西镇.西湾跳头

模特/苏本人摄影/木公子

个人

来自

平阳米可视觉

想看作者更多原创,请点底部阅读原文

珍惜并感谢每一次相逢

赞赏

人赞赏









































南昌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有哪些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shea.com/hsjz/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