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南海从海口直达南沙美济礁

北京的最好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舟舶往来,飞鸟附其颠颈而不惊。”——这不是诗句,是南宋《琼管志》中对西沙和南沙群岛景观的描述......

对于南沙群岛,最初的印象来自于央视的纪录片《南海、南海》,来自于潭门的老船长苏承芬,来自于“更路簿”、“祖宗海”......这里有不输于马尔代夫和大堡礁的碧蓝与翠绿,有喷涌而出、磅礴大气的日出与日落,有美到让人窒息的火烧云,有触手可及的浩瀚星空,有五彩缤纷的水下世界......

海口新海港码头

见到船的那一刻,想到即将开启一段普通途径几乎不太可能实现的旅程,还是蛮亢奋的。等待加油的时间,掏出烟跟船长、轮机长、船员一顿侃大山,从船舶类型、涂装到天气,到海流、柴油机,到海上种种趣闻...各种好奇,脑补着海上的种种,陌生而又兴奋。好家伙,整整加了一小时,近30吨柴油,也才了解到出一趟远海有多么不易,光是各种物资、人员和柴油,随随便便几十万就没了,这还不算备航整修。一切准备就绪,准备登船泊离码头,突然通知南海海域7级大风,无法按原计划启航,安全考虑出发时间再次推迟......船在世纪大桥下已经泊了一周,下午4点,带着一些小小的担忧,我们早早登船了~主要的担忧来自于晕船.......

上船前的天空阴云密布,前一刻大雨我们还龟缩在车里,30分钟后就变成了天高云淡。

海口世纪大桥

意外收获傍晚的火烧云,映衬出大桥的剪影,拍就完了~

我的甲板初夜~~~

非航行时间船上通常只在确有需要的时段开启小型发电机组供电,晚上因为节约柴油的缘故,发电机组是会停机的。船东孟总(以下改称老孟,这也是他的朋友和员工们私下里对他表达亲切和尊敬的称呼)对我们还是很不错的,知道我们要随行,特意换装了两部空调,安排我们住为数不多位于顶层的空调房。7月的海南,闷热的船舱,没有空调显然是完全无法入睡的,甲板是个绝佳的地方,上一次在室外铺上席子,是小时候......和四川不同的是,居然完全没有蚊子......

启航离港早起的天气,是个出航的好日子,准备出港。两个船泊在一起,绞锚链了,大概用了40分钟才分开锚链

海上行船,特别是远航,必要的祈福仪式还是要有的~据说在潭门,每次出海前不拜观音,不拜妈祖,只拜“一百零八兄弟公”,从明朝沿袭至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潭门渔民的先祖们早在汉代,就开始探索南海了。从宋元年间开始,每年冬季11月-1月,东北风起,渔民们便驾船南下,远赴西、中、南沙群岛,第二年的清明谷雨,西南风起,才满载而归,在那个没有卫星定位的年代,渔民们纯靠一副罗盘,一本《更路簿》,每一次出海都可能再无归期......

阿勇,这是驾驶室的左边瞭望椅,远处的海......这其实是海上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同于短途的旅游游轮,远洋航行,环顾四周,除了海,还是海......远离大陆,没有信号,当把所有的牛B反复吹完,剩下的就是无聊和孤独,如果你不学会自己找乐子又恰好晕船,那恭喜你,你可能真的会想跳海~

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只有它~据说这是迷途的海鸟~

一直在我们的船头盘旋,海面不时有成群的飞鱼跃出水面,这时候它会俯冲而下~我观察了一下,它捕食成功的概率其实蛮低的,大概反复盘旋、俯冲了近0多次,才有斩获。

通常在看见三五成群的海鸟时,附近就一定有岛礁。照片拍摄的时候应该是位于西沙与南沙之间的空阔海域,远离岛礁,不知道它来自哪里、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离开、飞去哪里~

这是驾驶室,其实现在新造的船,很先进了,可以设置自动驾驶,标定一个坐标就OK了。只是在穿越国际航道的时候需要注意其他船只,尤其是夜间或者天气不好的时候,更要注意观察,避免撞船。

有的船会发来短信息,提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shea.com/hsyt/9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