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粮仓地区文史浅探七

白癜风医院在线诊室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这几日对石头文化颇感兴趣,总感觉每个石头的形成都是一个伟大的过程,它是吸收了亿万年的日月精华,历经沧海桑田变幻才形成的。短暂发展史的人类相对于永恒的石头来讲显得何其渺小,我们只不过是宇宙长河中泛过的一个小水滴,而石头却是地球上永恒的主人。人类的进化也离不开石头的帮助,人类自打造石器开始,才拥有了生产工具,使用生产工具促使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化石,是一种特具灵气的石头。它是石头与生物体的结合,是亿万年保存了下来的录像或照片,记录了地球上生存过的动植物的样子,自是特具文化和科研价值。最近在老粮仓地区发现了两个化石,一个蛇化石(下图)和一个蕨类化石(附后),感觉很幸运,所以在网络上摘抄一些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按理讲,动植物化石各地都有的,只是深埋在地下或屹立于高山,我们很难发现并采取而已,此次老粮仓地区偶然发现了动植物化石,当然弥足珍贵。老粮仓蛇化石重克,约6×5×2厘米大小,椭圆球形,鹅卵石模样,石头质地坚硬,一面为白色,质地达汉白玉硬度,另一面为亮黑色,感觉其质地稍松软,但用小刀也戳不进去。石头里面包裹着一条或多条远古蛇,蛇的身体保存比较完整,能在化石表面看到蛇骨、蛇皮和肌肉,我们把化石照片以及重量体积发地质专家鉴定后,确定它为远古蛇化石无疑。

生物化石的形成必须有三个基本因素:“一是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绝对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二是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地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三是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沧海桑田,老粮仓还是海时,一定有蛇在这里繁殖,化石从那时定型逐渐石化后保存到现在,连蛇皮纹理、肌肉纤维都看得很清楚。蛇身似乎很长,我们还感觉是一条大蛇正在吞食一条小蛇,可能大小蛇打斗在一起时,突然发生了地质灾害,让他们猝不及防地成为了永恒的敌人。化石体中还有很大的部分探索不到,或者还有其他动物包裹在里面,或这个动物就是两条蛇争抢的目标。化石中蛇的鳞甲很坚厚,鳞甲凹陷较深,蛇肌纤维粗大,一丝一丝的,透过肌肉,我们还能看到蛇的脊椎,很强建的脊椎,估计远古时节的蛇类更喜欢运动,不像今天一样要躲躲藏藏,生怕面对个别残忍的人类。

网络记载:“白垩纪未到第三纪早期,蛇类向两个方向进化。一支回到了海洋,进化成为古海蛇类,它们的尾巴进化成为鳗鱼样的扁平,以适应水中游动。古杯蛇是出现于古新世至渐新世的一种古海蛇,体长1.5米,这种蛇的脊椎具有前凹和后凸起铰合,肋条很长,以适应海中生活,与今天的海蛇一样,它们生活在浅岸和三角湾。始新世早期的Archaeophis蛇是一类较奇特的古海蛇,它没有原动关节和中动关节,连接前额骨上颌突很发育,前颁上有4个牙齿。在始新世古海蛇中进化出一种大型蛇类——古蛇,这种蛇的体型是现代大型蛇类的好几倍,有十多米长,它的髓腔扩张,椎壁变薄,适应海洋生活。到渐新世晚期古海蛇类基本灭绝”。通过对比观察老粮仓化石的蛇脊椎,似乎真的椎壁变薄,椎腔扩张了,所以我们推测化石是本地区处于深海时形成的,当然我们不知道什么纪什么纪的,只是猜测而已。如果没有猜错,老粮仓蛇化石与下面这个海蛇化石基本为同时期。

“化石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大部分生物死后不是被其他生物吃掉,就是被微生物分解掉,因此形成化石的概率很低。蛇类化石也并不多见,其科研价值相对较高。

老粮仓蛇化石如果交给科学家仔细鉴定和研究,应该能推出他形成时的基本年龄,以及判断成为化石前定型的年代,蛇肚子里吃的什么动物,这条蛇能长多大,蛇有没有足等,都能一一揭开神秘面纱。科学家甚至还能将不是化石的部分巧妙地去掉,还原一条老粮仓远古蛇的真实面貌。

必须指出,在化石石化过程中,生物硬体原来的成分可能部分或全部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取代,或者其中稳定性较低的含氮、含氧物质经分解和升溜作用而挥发消失、仅留下了稳定性高的碳质部分,如植物的叶子化石通常是碳质和薄膜。由于化石的形成和保存需要苛刻的条件。因此,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实际上只是当时生存物的非常少的一部分,这就是生物史记录的不完备性。尽管如此,我们仍可通过化石的研究,揭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的概貌。

这漫长的时间中,骨架也终被逐渐分解,在岩石中留下了一个特定形状的空腔,模具就这样做好了。在骨架分解的过程中,带着矿物质的水可能会流进来,其中的矿物质会填充进空隙之中,变成更加致密的石头。原来的生物虽然消失殆尽了,但是自然以神奇的力量用石头保留了它们大致的形状。

而植物化石形成更久远。地史上最早出现的生命是植物,在距今35亿年的太古宙地层中就发现了最原始的蓝藻类和菌类化石。太古宙及元古宙早期是原始菌藻类的时代,元古宙中朗至奥陶纪是海生藻类植物繁盛的时代,志留纪至石炭纪是陆生孢子植物繁盛的时代,二叠纪至侏罗纪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白垩纪和新生代是被子植物繁盛的时代。植物化石是划分、恢复地史时期古大陆、古气候和植物地理分区的主要标志各类古植物本身亦参与了成矿、成岩作用。

蕨类植物是一个类群,从泥盆纪到现在都有蕨类植物,老粮仓望北峰山体页岩石中存在大量蕨类化石,读书时我们曾去采集过,能证明现在高高的望北峰,远古曾经是深深的海。当我们仔细凝视这块蕨类化石时,似乎能让人一下子置身于远古的大森林,油然而生一种孤独和抑郁,顿感世界上一切生命体都是来之不易的。

老粮仓地区之前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很想知道,知古观今,很多研究是为了取前车之鉴,补后天不足,比如环境保护,就要禁止竭泽而渔等愚蠢行为,如何与自然界动物植物和谐地相处,是一门深刻而紧迫的学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shea.com/hsyt/6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