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很多海洋生物看起来温顺善良,但是千万不要被他们的外表所迷惑,毒起你来照样没商量。见到他们的时候赶紧还是有多远闪多远吧。
资料来源:章衣萍《潜水中碰到的可怕生物》,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等
最毒莫过箱水母前两天泰国帕岸岛刚发生的意外,一名来自曼谷的女游客游泳时遭含剧毒的箱型水母螫伤,送院途中证实死亡。让大家一下子知道了这个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剧毒无比的海洋生物。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是一种淡蓝色的透明水母,形状像个箱子,有4个明显的侧面,每个面都有20厘米长。箱式澳大利亚箱型水母水母有60条3米长的触须,每条触须上布满了储存毒液的刺细胞。其重要特征是伞体呈立体箱形状以及有四条较粗壮的触手。它的触须可达3米长,每条触须上布满了储存毒液的刺细胞。澳大利亚箱形水母(俗称海黄蜂),是世界最毒的动物,它的刺细胞所释出的毒性比眼镜蛇还要毒,箱形水母的触须上生长着数千个储存毒液的刺细胞,不仅恶意的攻击,就连贝壳或皮肤不经意的剐蹭都会刺激这些微小的毒刺。只要有谁胆敢招惹它,它就会疯狂地给任何人或东西注射已知最有效的神经毒素。可以让人在30秒内死亡。
这些透明的海洋生物被认为是动物界里非常危险的一种生物,它们的触须包含剧毒,可致人类丧命。而且这种毒液可引起令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箱形水母的触须会向受害者的皮肤里释放很多毒针,每个毒针都包含一种致痛因子,因此它被称为“世上最令人痛苦的毒刺”。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皮肤科以前的负责人约瑟夫·波内特博士说:“毫无疑问它们确实那么厉害。子弹蚁简直无法跟它相比。”圣地亚哥动物园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馆长丹·鲍威尔表示,虽然箱形水母的毒刺看起来就是一个防御工具,但是“它们不仅利用这些毒刺折磨海滩上的人,而且还利用它们捕杀猎物,例如小虾。”因为奋力挣扎的小虾很容易对箱形水母脆弱的身躯产生破坏,因此它必须快速杀死小虾。
蓝瓶僧帽水母浮动的蓝色妖怪水母虽然毒性不算强,也可使你疼痛不已。但是有些水母是能致人死地的,传说中的僧帽水母,就是地球上十大毒物之一。
据悉,蓝瓶僧帽水母一般分布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它们的气鳔令它们可以浮在水面上,让水流、潮汐推动它们。它们有一条长的触须,触须上有有毒的刺细胞,用来捕捉猎物。
僧帽水母是刺胞动物门水螅纲僧帽水母属所有海产无脊椎动物的统称,以其飘浮习性和螫人极痛著称。僧帽水母是海洋里最致命的杀手——在年被这种“水母”蜇伤的游泳者中,68%的人因此而死亡。另外32%的侥幸生还者也有相当一部分因此而致残,极少数幸运儿能够从这种“水母”的魔爪下全身而退,但是他们的伤处将永远烙上恐怖的印记。
水母都是潜水员避之不及的可怕生物,在深海潜水的时候,说不定会被突然扎一下。如果被水母刺中,先把皮肤上的剩余触手拿掉,但切记要避免手部皮肤直接碰到触手。接下来,千万不要尝试用淡水冲洗,因为任何改变刺细胞内外溶液盐浓度平衡的举动,都可能刺激刺丝囊的射出,并释放更多的毒液。通常选择用醋冲洗一会,然后用醋敷伤口半个小时。因为醋的酸性可以中和刺细胞毒素中的某些蛋白质,抑制尚未弹出的刺细胞。若情况严重,医院救治。
鸡心螺“内心柔软”却手毒鱼儿下面的“马蹄莲”其实是其毒无比的鸡心螺
一朵白色的马蹄莲在海底静静绽放,谁能想到,已有无数鱼儿葬身于此。
其实这朵马蹄莲是一个贝壳的嘴巴。它在确认四周安全的情况下,会从贝壳一角伸出,缓缓打开,最后绽放成一朵以假乱真的马蹄莲。然后,什么也不用做,只需慢慢等待。
一条好奇的鱼儿慢慢靠近这朵小花,它哪里想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被它夺去!就在靠近的一瞬间,贝壳迅速用带有神经毒素的毒针将小鱼麻痹,可怜这条小鱼还未来得及作出逃跑的反应,就已“不省鱼事”。
然后,这朵马蹄莲裹着鱼儿慢慢收拢,缩回贝壳内,幸福地享用着自己的下午茶。
这大概算是海洋界生物圈内的“猪笼草”吧!
鸡心螺家族很庞大,有种左右,是海洋中的下毒高手。这些家伙虽然行动非常缓慢,但却是个爱吃荤的主。它的尖端部分隐藏着一个很小的开口,能从这里射出来一支毒针——美其名曰“鱼叉”,足以使受伤者一命呜呼。据说有些毒性大的鸡心螺可以毒死一个成年人。
蓝环章鱼幽灵小毒物眼前这只指甲盖大小的章鱼,浑身如霓虹灯般闪着蓝色的环状图案,这不是普通的章鱼,这是海底著名的小毒物蓝环章鱼。据说一只蓝环章鱼所携带的毒素能在数分钟内一次杀死26名成年人!平时它躲得好好的,保持自己身上的颜色与环境色一致,当受到威胁发怒时,身上便会闪烁蓝色的光环,它也因此而得名。
蓝环章鱼是一种很小的章鱼品种,直径不超过15厘米。它是已知的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会用很强的河豚毒素麻痹猎物,体内的毒液可以在数分钟内置人于死地,目前医学上仍未有解毒的方法。被这种章鱼蜇刺后几乎没有疼痛感,一个小时后,毒性才开始发作。幸好这种章鱼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们受到很大的威胁。
蓝环章鱼与大白鲨一样,深受文艺圈人士的喜爱。在《》电影系列《八爪女》中,女首领八爪女在水族箱里养了一只蓝环章鱼。水族箱被打破后章鱼逃出,并毒杀了一名坏人。在小说《恐惧之邦》和《TheWesternLands》里,蓝环章鱼被描述为武器。
等指海葵红色魔手等指海葵Actiniaequine常见于台湾各地礁石海岸潮间带的高潮线,体柱的颜色鲜红,退潮时缩成一团,犹如一颗颗黏附在石缝中的小草莓。由于其鲜红的体色,常被水族业者暱称为「草莓海葵」。
等指海葵触手有6圈,可达支。主要分布于水深2米的海域。其体内含有的其毒素能使动物血压快速下降,心率减慢,呼吸抑制,从而引起动物死亡。
等指海葵是一种连大脑都没有进化出来的动物。当两只海葵相遇争夺领土的时候,面临战斗的时候,存在两个选择:战斗,或是逃跑。前者需要战斗者有足够的力量承担风险,而后者则是为了保存体力。在双方都不用刺扎对方的战斗中,往往是体型大的一方胜利。海葵会选择用触角的刺丝囊向对手喷射毒液,并将刺留在对方皮肤上。
刺鳐尾尖刺利的刺鳐单从这个名字我们就不难猜测,它们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动物。
年,“鳄鱼猎人”史蒂夫欧文在被刺鳐刺中心脏后不幸身亡,欧文的不幸无疑提高了刺鳐这个鲨鱼近亲“危险动物”的名声。
刺鳐的尾巴末端长有一根大约20厘米长的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构成毒刺的物质与构成鲨鱼鳞片的物质相同。在感觉到威胁时,锯齿状毒刺便会变硬,像一把锋利的牛排刀。毒刺会释放毒液,给捕食者造成致命伤。莫特海洋实验室表示:“这种毒液主要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的毒素,能够给哺乳动物带来巨大痛苦,可能影响心率和呼吸。
看看被刺鳐扎伤后的惨像
海蛇堪比眼镜蛇的海蛇也是非常常见的有毒生物,毒液属于最强的动物毒,相当于眼镜蛇毒液毒性的两倍。
海蛇咬人无疼痛感,其毒性发作又有一段潜伏期,被海蛇咬伤后30分钟甚至3小时内都没有明显中毒症状,然而这很危险,容易使人麻痹大意。
实际上海蛇毒被人体吸收非常快,中毒后最先感到的是肌肉无力、酸痛,眼睑下垂,颌部强直,有点像破伤风的症状,同时心脏和肾脏也会受到严重损伤。被咬伤的人,可能在几小时至几天内死亡。多数海蛇是在受到骚扰时才伤人。
绣花脊若蟹蟹中毒王蟹肉是许多老饕眼中的美味,不过有些螃蟹的肉却是不能乱吃喔。俗称雷公蟳的花脊熟若蟹,堪称是毒蟹之王——是有名的"毒公子"中文学名为「绣花脊熟若蟹」,宜兰地方上惯称为「毒王蟹」,外表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有「马赛克」花纹、黑色的指甲以及呈半圆形这种蟹的体积并不会太大,成年蟹的蟹甲大约可长至10公分,看起来小巧可爱,但一想到牠身上的惊人的毒性,可是会让人退避三舍不过4、5公分大,但身上的毒性却足足可毒死至名成年人。
毒蟹正是由螃蟹本身引发中毒的蟹种,这类螃蟹通常具有下列特性:
毒蟹具花纹鲜艳或特别的体色,用以警告天敌休想吃牠。这有利我们辨识牠们。
毒素只存在于肌肉或内脏等组织之中,不像毒蛇或蝎子具有毒腺。所以被咬到顶多只有皮肉之痛,既使流血毒素也不会经由钳指进入人体而中毒致命。
毒素为水溶性而且无法经由加热分解,所以既使烤熟煮烂也无法将毒素成分破坏,喝了无异饮鸩止渴。
毒素属于神经性毒素,作用于受害者神经系统。因此毒素一旦被吸收进入血液之中,除了祈祷病患没有吃太多毒蟹之外,急救所能做的也只有减轻患者疼痛而已。遇到食用毒蟹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催吐,以减少毒素吸收。只要毒素吸收达致命量,准是回天乏术。
海中“蓝美人”:拟刺尾鲷拟刺尾鲷也叫刺尾鱼,是一种产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的热带岩礁鱼。是我们在水下最为常见的观赏鱼,经常一群群的出现在我们眼前,多到我们几乎都忽略他们的存在。虽然看起来很有趣,但是跟它打交道的时候千万要小心,虽然他们表面看起来那么和善,但遭受威胁时,会以尾部棘刺攻击敌人,其尾刺部有毒腺,刺中后有强烈的剧痛感。
旌旗武士:蓑鲉(狮子鱼)海洋中不少生物都带有致命毒素,最为常见的毒物要数狮子鱼和石头鱼。好在它们与蓝环章鱼一样,秉承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世原则,与潜水员和平共处。
狮子鱼的扮相非常高调,一身漂亮的鱼鳍就好像是京剧里头插翎毛、身背大靠的大武生,再加上鲜艳华丽的红白花纹,一举一动都无比优雅,是海里最漂亮的生物之一。
虽然在我们人类的眼里,能很快把狮子鱼与珊瑚区分开来,可是对于海中眼神不佳的鱼儿来说,眼前一片斑斓难以分辨,因此狮子鱼经常潜伏在珊瑚礁附近,既能藏身又可捕猎。
丑陋毒王:玫瑰毒鲉(石头鱼)石头鱼则是海里的伪装高手,眼神不好的人,潜导都快把手指到石头鱼前面了,他还是一脸的茫然。顾名思义,石头鱼的颜色与海底石头的颜色非常接近,通常它会静静地趴在礁石上一动不动,如隐形一般难辨真假。
这多少会给我们潜水员造成困惑,谁知道你随意往海底一趴,或者随便往礁石上一抓,会不会正巧侵犯到某条蛰伏的石头鱼。记得有次我在珊瑚边等长尾鲨,无聊之中左右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距自己半米外藏了一条石头鱼,吓出一身鸡皮疙瘩,想想幸好自己没在水下动作太大惊吓到它。后来我就学乖了,每次往沙地上趴以前,会把周围的环境仔细检查一遍。
这两种鱼类都是通过毒鳍刺伤对手,一旦被刺立刻会引起剧烈疼痛,让你瞬间无法自控,甚至无法呼吸。这在水下往往是致命的,因为潜水员会因为疼痛而失去理智,若此时不顾一切冲到水面,会导致潜水员得潜水病。
不过,正是有了这些迷人的杀手,大海才显得更神秘、更魅惑。对于大海中的生物来说,潜水员的到访就好像是自家来了客人,如果这个客人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客客气气,大家自然能好好相处。
滑溜毒手:鳗鲶鱼这种鱼我在宿务岸潜的时候,见到很多次,总是成群结队的出现,对我这种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来说,看到后更是起鸡皮疙瘩,早早就躲得远远的。
当然,也是当时对他们完全没有在意,因为全部心思都还放在蓝环章鱼上面。直到今天做这个帖子的时候,才惊觉原来他们也是有毒的。庆幸自己的密集恐惧症。
鳗鲶是珊瑚礁海域唯一的鲶鱼,其一般分布于河口,潮池,和地跨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沿海开放水域。每一条条纹鳗鲶的背鳍和胸鳍上都有毒刺,被其刺着会非常疼痛,尽管其毒液还不足以使人致命。
生态:属夜行性鱼类,喜成群结队活动,白天栖息在岩礁或珊瑚礁洞隙中,夜间外出觅食,以小虾或小鱼为食。当幼鱼遇到惊扰,会聚集成一团浓密的球形群体,互相保护,称为「鲶球」。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区,台湾各地海域皆有发现。
毒性:毒液含有鳗鲶神经毒和鳗鲶溶血毒,不慎被刺伤会引起剧烈疼痛和局部麻痺。症状有胸痛、胸闷、心悸、红肿、血压降低等。自古我国沿海居民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魟二鯱三沙毛」,这三种是令渔民最头疼的鱼类。其中沙毛指的是鳗鲶。
珠光宝气的:金钱鱼台中县两名男子帮朋友清理鱼塘时,不慎被俗称“变身苦”刺伤,手部红肿发痛,医院时,痛得连方向盘都抓不稳,医师紧急为两人清洗伤口等处理后,两人的疼痛才逐渐纾缓。
受伤两人为求证到底是被什么鱼刺伤,请友人将「凶手」医院让医生鉴定,证实果然是有毒鱼类中毒性排名第五的金钱鱼,两人也惊讶表示:「没想到小小一只鱼的毒性那么强!」卢立华说,台湾俗语是叫做「一魟,二虎,三鳗鲶,四臭肚,五变身苦」就是指这五种具有毒鱼类的毒性排名。俗名「变身苦」的金钱鱼,体型略呈椭圆形,背鳍与臀鳍亦有毒棘,被刺伤虽只有少量渗血,但会引起伤口及手臂剧痛,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好吧,坦白讲我在水下对这种鱼真的没有印象,也许他们长相太普通了。
海底刺头:棘冠海星特征:常出现于珊瑚礁区,以石珊瑚为食,若大量聚生,会造成珊瑚大量死亡,大法螺为本种海星之天敌。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的热带珊瑚礁海域。
毒性:表面硬棘具有毒腺,可产生海星毒素,接触毒棘或体表粘液,都会引起中毒反应。症状有红肿、疼痛和麻木,但很少引起全身不适。
棘刺毒手:海胆人们习惯于把海胆称为“海底刺客”,这首先与它的长相有关。
海胆是一种古老的生物,与海星、海参一样同属棘皮动物,它的身体呈圆球状,有坚硬的外骨骼,全身长满尖而长的刺,每根刺的基部有活动的关节,所以,根根长刺都可用于行走。它走起路来,像一只刺猬,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海底刺猬”。当然,把海胆称为海底刺客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那周身能够运动的刺。因为刺是它猎食和防敌的武器。
在海胆中有两种产生毒素的器官:叉棘和棘,在生殖季节摄食海胆的生殖腺和卵巢或被棘或叉棘鳌刺会引起中毒。已报道过的白棘三列海胆、球海胆、毒海胆、石笔海胆等数十种海胆都是有毒的。海胆毒素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的对动物可引起呼吸困难、肌肉麻痹、抽搐以至死亡。
其貌不扬的:火珊瑚火珊瑚本篇就不多做介绍了,如果有错过昨天正文的朋友可以再重新去看一下《火珊瑚,不要你命,就要你痛》,要注意的是火珊瑚有好几种形态,幼年期,成年期,中年,老年期,大家一定要牢记哦!
徘徊在大海和江河之间的:河鲀河鲀的样子实在太可爱了,圆鼓鼓的,一生气的时候更是呆萌的让人忍俊不禁。河鲀又叫气泡鱼,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来危险时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河鲀毒素所在部位为鱼体内脏。其包括:肝脏、生殖腺、肝脏、肠胃及血液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养殖环境及季节上变化而有差别,各器官毒性比较如下:卵巢→脾脏→肝脏→血筋→眼睛→鳃耙→皮→精巢→肌肉。河鲀中毒,更多的在于食用方面。
如果你是对潜水感兴趣的小白请点↓
从价格对比到亲身体验,超详细入门潜水攻略就在这里
目的地旅游攻略
海豚湾丨阿尼洛丨诗巴丹丨仙本那丨帕劳丨拉央拉央
皮皮岛丨普吉岛丨苏梅岛丨巴厘岛丨韦岛丨科莫多
土耳其丨芽庄丨冲绳丨加拉帕戈斯丨黎牙实比丨塞班
潜途热卖TOP3点击查看详情
戳这里,下载潜途旅行App!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