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蛇宝宝也该出来活动活动啦!
亲,我们是毒蛇一族,见到我,请绕道而行!
离我远点我可没有她矫情下面本宝宝就来简单介绍下我的家族成员
(中国十大毒蛇)
1银环蛇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
2眼镜王蛇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在中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眼镜王蛇毒性极强。
3中华眼镜蛇中华眼镜蛇(Naja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中华眼镜蛇为大型前沟牙毒蛇。受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中华眼镜蛇体色一般为黑褐或暗褐,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成蛇体全长为1.5~2米。
4原矛头蝮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mucrosquamatus),又名为龟壳花,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龟壳花常与无毒的拟龟壳花混淆,拟龟壳花的头部较圆。
5白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学名:Tryptelytropsalbolabris)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白唇竹叶青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
6白眉蝮白眉蝮学名:Viperarusellisiamensis,是蛇目、蝰科、主要栖息在宽阔田野中的一种剧毒蛇类。
7灰蓝扁尾海蛇灰蓝扁尾海蛇(学名Laticaudacolubrina)为爬虫纲有鳞目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动物,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带的海域,栖息于海洋之中。
8圆斑蝰圆斑蝰(学名:Daboiarusseliisiamensis),又称百步金钱豹、卢氏蝰蛇(鲁塞尔氏蝰蛇)、锁蛇,是蛇亚目蝰蛇科蝰亚科山蝰属下的一种有毒蝰蛇。体粗壮,全长1m左右。头较大,三角形,前端较窄,后端较宽;鼻孔大,背位,无颊窝,头背为小鳞,起棱。
9金环蛇金环蛇(学名:Bungarus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金环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多。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10尖吻蝮尖吻蝮属(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D.acutus)一个品种。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是亚洲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台湾及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
吓到宝宝了赔钱!钱是木有滴!教你几招预防毒蛇咬伤和急救措施吧!
识别毒蛇
对不同的毒蛇,防治的方法也有所区别。只有正确识别毒蛇,才能进行对症防治。
毒蛇的标志器官是毒牙,按其形态,可以分为沟牙和管牙,按其在上额骨着生的位置,可分为前毒牙和后毒牙。但是这种鉴别在应用上很不方便。另一种方法是从蛇的外形和色斑上来鉴别。
通身绿色为主:竹叶青。分布我国南部,长江流域,受惊时逃跑。咬伤症状相对较轻。
通身黑色为主,竖起,扁颈:眼镜蛇。分布我国长江以南,性情凶猛,能长时间对峙,喷射毒液,但不主动袭击人。咬伤症状为伤口组织坏死,胸闷,高热,呼吸困难。
通身黑褐色为主,竖起,扁颈:眼镜王蛇。分布我国南方。性情凶猛,为毒蛇中体型最大的。主动袭击,紧咬不放。症状为发病特急,很快死亡,碰到这类蛇咬伤,除积极抢救外,还要祈祷好的运气。
背面黑色,有许多白横纹:银环蛇。分布长江以南,受惊时逃跑,但太近时会张口咬人。咬伤多见。伤口不肿、不痛,数小时后全身瘫痪,呼吸停止。
背面黑色,有许多黄横纹:金环蛇。分布长江以南。其余类似银环蛇。
通身棕褐色为主,头大,三角形:蝮蛇。分布全国各地甚至生活于海拔米的丽江雪山上。受惊时多逃跑,不主动袭击。症状发病凶,全身出血,伤口剧痛、组织坏死。
通身棕褐色为主,头大,三角形,鼻子上翘(看上去象叼个烟头):尖吻蝮(五步蛇)凶狠,主动袭击,症状发病凶,全身出血,伤口剧痛、组织坏死。
通身棕褐色为主,头三角形略长:蝰蛇。受惊时,能长时间对峙。症状类似五步蛇。
被咬伤后没有把握识别毒蛇时,应尽量把毒蛇打死带回。我不赞成打蛇,也没有打蛇的实践经验,但是对一些蛇,如眼镜蛇等,用衣服盖住蛇身应是有效的。
蛇伤的预防蛇是变温动物,它的活动与外界气温有密切联系,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最高时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另外这几年春夏之交洪水偏多,洪水将大范围的蛇洞淹没,也会造成陆地上无家可归的蛇增多。所以夏天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蛇种不同,活动规律也不同,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也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
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要穿长裤,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
毒蛇怕人,受惊后会迅速逃跑,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大多由于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毒蛇身体时,它才咬人。因此,在适于毒蛇活动的环境中行走时,提高警惕,并做适当的防护,许多蛇伤是可以避免的。
不慎被咬伤咋办!
别着急!
方法参加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它比较阴暗潮湿处时,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也不要过于恐慌,现提供被蛇咬伤后的紧急救治方法。
1被毒伤咬伤后立即坐下或卧倒,不宜走动、奔跑。使血循环减慢,减弱蛇毒在体内的扩散。
2伤口尽快用流水清洗、消毒,肢体伤口的近心端用止血带(如领带、鞋带、布带、草绳等)扎紧,肢体仍有脉搏(但不能太紧,不是为了止血),防止浅层静脉血带着毒素流到全身。止血带隔30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坏死。
3扎好止血带,直接用口吸出伤口内的毒素,用力一口一口吸,吸一口吐一口,否则毒素要渗入自己的血中去。完成吸毒,要漱口多次,吸出毒素和漱口要反复进行。如吮吸者的口腔黏膜破损或有炎症者,不宜作吮吸法,以免引起中毒。
4用火柴头5-7个放在伤口上点燃烧灼1-2次,以破坏蛇毒,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野外急救方法。
5有可能将伤口组织及时切除或做“+”字形切开,反复吸吮毒液,再用温开水冲洗伤口。
6若有蛇药要按说明服下或外敷。
7保持安静,卧床,限制患肢活动,医院。
公告:
如果您觉着赞,赶紧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伙伴们知道!正在浏览此文章
插秧原创,网络综合整理。
想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