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来之际,在这里首都讲堂祝大家
鸡年大吉
“海怪不只是一个吸引眼球的词,我们必须承认它的存在,但是要客观看待它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性。“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淳
李淳博士在首都科学讲堂
既然海怪是存在的,那怎样科学的理解呢?
关于海怪的记载
1.它们是地球上的普通生物,只是比较少见而已
在17、18世纪的一些航海记录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关于海怪的记录,其中最典型的是关于“巨型海蛇”的记载。
巨型海蛇
但是通过科学的对这些描述的分析,记载里所说的“巨型海蛇”是一种叫皇带鱼的超级大带鱼。就是我们平时在餐桌上的是带鱼的一种。
皇带鱼
还有的记载中提到“八爪海怪”,这样的描述一听就会想到巨型章鱼。
巨型章鱼
被捕获的巨型章鱼
2.它们是我们对普通海洋生物的误解。
这就要提到最著名的“瑞洋丸”号事件。
“瑞洋丸”号是一艘日本的捕鱼船,年这艘捕鱼船在新西兰海域打捞上来一具奇怪的生物尸体残骸,残骸散发着腐臭的气味,船长怕影响自己船上价值2亿日元的鱼,命令将残骸丢回大海中。但是有一位随船人员在遗弃这具残骸时用相机拍下了几张珍贵的照片。这几张照片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瑞洋丸“号现场照片
从照片上看,这具残骸不像鱼,也不像鲸或者其他哺乳动物。反而,它长长的脖子和小小的脑袋,再加上鳍状四肢,非常像一种古代海洋爬行生物,蛇颈龙。这样的推断引起轩然大波,“瑞洋丸”号的船长也因为遗弃了残骸而备受指责。
瑞洋丸号事件--残骸手绘图
蛇颈龙骨架
这样的结果在学术界也不断被争论,目前的科学界认为这并不是蛇颈龙的遗体,而是一具高度腐烂的姥鲨尸体,因为鲨鱼是软骨动物,死后尸体开始腐烂,姥鲨巨大的下颌从头部脱落,只剩小小的头骨,这样就容易让人产生它拥有小头颅和细长“颈”的误解。
姥鲨示意图
3.它们是人们幻想中的孑遗古代海洋爬行动物
最出名的海怪事件无疑是“尼斯湖水怪”。
“尼斯湖水怪”照片
根据“尼斯湖水怪”被拍到的照片,非常像古代海洋爬行动物,蛇颈龙。
关于尼斯湖水怪是否存在,现在的争议非常大,许多媒体都报道过,但是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证据,就连当年拍到照片的人都出来澄清,照片中的水怪其实是他们用潜水玩具做的恶作剧,但是这并不能影响人们对神秘的尼斯湖水怪的向往。
所以,对于海怪的猜想,主要就是以上所说的三种情况。
史前海洋爬行动物效果图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作为尼斯湖水怪原型的史前海洋爬行生物。
史前海洋爬行动物主要分为:
鱼龙类
距今2.3亿年前的远古海洋里,就开始有鱼龙了。鱼龙具有鳍状构造与流线型头部。
在鱼龙的演化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尾弯,顾名思义就是鱼龙尾部弯曲的程度。
尾部弯曲的程度说明鱼龙在演化过程中适应海洋环境的过程。
在我国云贵地区,就发现了一种原始的鱼龙,混鱼龙。
盘县混鱼龙
新民龙
新民鱼龙,这是一种很特殊的鱼龙,因为它的牙齿不同与其他鱼龙,是钝圆的,而其他鱼龙是尖的。
鳍龙类
幻龙
幻龙是远古时期鳍龙类的一种,属三叠纪时期动物,据今达2.43亿年,它们体型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36厘米,最大的长达6米,长有锐利的牙齿,捕食各种鱼类。
海龙类
孙氏新铺龙
黄果树安顺龙
乌莎安顺龙
短吻贫齿龙
楯齿龙类
楯齿龙类的特征是牙齿,它们的牙齿分布在上下颚。这样就能产生巨大的挤压力量,从而碾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
楯齿龙类上颚
多板砾甲龟龙
康氏雕甲龟龙
新铺中国豆齿龙
原龙类
恐头龙
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了众多物种演化的疑问,而史前海洋爬行动物的演化又为进化论添上了一个重要的证据。
经典例证
鱼石螈演化
鲸鱼演化
人类演化
鳍龙类就是海洋爬行动物演化的过度环节。
胡氏贵州龙
杨氏幻龙
李氏云贵龙
蛇颈龙
然而进化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至少龟类的演化就是达尔文的绊脚石。
海龟
乌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爬行动物。
三叠纪时期的原颚龟龟与现在的龟类几乎一模一样。
原颚龟,三叠纪时期
龟类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的结构非常特殊。
乌龟侧面图
从骨骼结构的角度看,人类和马的几乎是一样的。
人与马骨骼结构对比
而乌龟不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肩胛骨的位置。
乌龟和其他动物对比
乌龟的背甲是和脊椎,肋骨愈合相连的,而乌龟的肩胛骨是在肋骨的内侧间。
人类和大部分脊椎动物的肩胛骨是在肋骨的外侧。
所以,龟类的起源和演化一直充满着神秘感。
半甲齿龟化石
直到年,在我国贵州发现据今2亿多年的半甲齿龟化石,这是最古老的龟类化石之一。
半甲齿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只有腹部有甲壳而背部无甲壳。这就说明乌龟甲壳的演化是先从腹部开始的。
半甲齿龟化石的发现很大程度的解释了龟类起源之谜。
在研究史前海洋爬行动物的过程中,我们只能通过对化石的挖掘一步一步扩大我们的认识。
但是随着化石的经济效益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假化石充斥着市场。
而假化石的存在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在科学研究上所带来的严重影响。
一件标本上的虚假部分,破坏了整块标本的价值,对这件化石而言,即使其真实部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而且哪怕要是没有这件标本就无法获得这种信息,由于其虚假部分的存在,我们也会质疑这些基于真是部分获取的信息。
RyosykeMotani
对于化石标本的分类:
A标本保存完整或基本完整,没有或基本没有出土后的人为损坏,专业水平的化石修理
A-标本保存不完整,但重点部位存在,没有或基本没有出土后的人为损坏,专业水平的化石修理
B标本保存基本完整,没有或基本没有出土后的人为损坏,尚未修复
B-标本保存不完整,但重点部位存在,没有或基本没有出土后的人为损坏,尚未修复
C标本保存完整或基本完整,民间或非专业修理,人为损坏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D标本保存完整或基本完整,民间或非专业修理,人为损坏程度大,生物本来的形态结构被破坏,在极端情况下可等同于F
E标本保存不完整,部分标本由各种不同材料雕刻或拼凑(包括以其他个体的化石)而成
F完全的人工雕刻
其中可以作为古生物研究的只有A,A-,B,B-。
“辽宁古盗鸟事件”落幕十年……近年来,贵州、云南的海生爬行类化石继续踏着同一条轨迹,拼凑贩卖之行为类似,贩卖走私照样进行。一堆堆“垃圾”化石标本,登堂入室,进到国家级、省级、地方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地质公园、第一流大学博物馆与一流的研究所,进行“科学普及教育”之伟大使命。何以致之?何以成形?何以渲染?何以扩散?”
著名古生物学家董枝明
最后,给大家推荐李淳博士的一本“毁人不倦”书,据说这本书令很多有志青年踏上了古生物考古挖掘的“不归路”。
《挖掘者手记》
书中以游记的形式,生动的记录了李博士在研究古生物时的经历。
《挖掘者手记》封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