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10月16日是世界脊柱日,今年的主题是“重回正常轨道”。77岁的张伯(化姓)脊椎就出了“大问题”。他因结核杆菌没控制好,第12胸椎、第1腰椎和第2腰椎椎体被结核病菌严重侵蚀,导致严重腰痛和下肢无力,无法行走。近日,在广州医院骨科吴增晖主任团队的帮助下,他接受了“结核病灶清除术+脊柱融合术”,顺利康复走起。
“脊柱结核好发于人体的腰椎部位,除腰部疼痛症状外,尤其在咳嗽、震动或翻身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吴增晖教授提醒,午后潮热、盗汗、体重下降、全身乏力这些症状是结核病的常见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
结核病菌“啃食”脊椎
张伯近半年来反复出现午后潮热、盗汗、腰痛、下肢乏力,后逐渐发展为无法下地行走,长时间卧病在床,体重也下降了十多斤。
今年7月,家人医院做检查,发现结核杆菌抗体检测阳性,考虑为肺结核,进行1个多月的规范抗结核治疗后,张伯发热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腰疼依旧,下肢乏力更是逐渐加重。
张伯辗转来到广医三院骨科吴增晖主任处就诊。在体格检查中,吴增晖主任发现老伯下肢肌肉力量明显下降,可能已经出现了脊柱神经受损的情况。
CT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如吴教授所料,张伯第12胸椎、第1腰椎和第2腰椎椎体被严重侵蚀,第1腰椎就好像被“吃掉了”。此外,椎体周围还形成了大量脓肿,对脊髓及神经造成压迫。
张伯的“脊椎结核”已经严重影响了脊柱的稳定性。“结核病灶在椎体内扩散,如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侵犯脊椎椎体、椎管,压迫神经,进一步加重下肢乏力,甚至引起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后果!”吴增晖主任介绍。
清除病灶重建脊柱
手术必须尽快完成,但手术的难度也不小。吴增辉教授表示,由于结核病菌的侵蚀,张伯的第1腰椎椎体已经出现压缩塌陷、并压迫了椎管神经,手术需要在保护好脊髓和神经的前提下,切除病变的椎体;这个操作本身就存在非常高的神经损伤风险。与此同时,病灶的清除也需要十分彻底,否则残余的病灶还可能迁延到其他部位,这需要医者在术中非常仔细。
把病变椎体切除后,脊柱的稳定性需要重建,这就需要使用合适大小的椎间支撑体及螺钉辅助固定,若对植入物选材不当还会增加手术远期失败及二次手术的风险。“手术的风险和难度不小,如果因技术问题不慎伤及神经导致瘫痪,这对于病人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
术前,吴增晖教授团队进行了周密的术前规划。9月10日,骨科吴增晖教授主刀,采用了先进的超声骨刀和其他精密的脊柱手术器械,历时近5个小时,顺利为老伯清除结核病灶,并重建脊柱。
术后一周,张伯已经可以下地练习走路了。“感觉腿脚的力量跟术前比要好很多,腰痛也缓解了。”张伯出院前开心地说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