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www.yushiels.com/m/
小编已经帮大家过滤掉所有可能会引起不适的图片
请大家放心浏览
按照往年的惯例,此时此刻的蜜姐肯定是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跟大家唠嗑。
但是今年不同,眼瞅着这都已经大年初九了,蜜姐却依旧窝在老家这边迟迟没有回北京。
截至至2月1日24时,全国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已达例。
安全起见,咱们大多数人的春节假期都是在家里头度过的,但也有一些人,为了守护更多人的平安健康,他们选择了“逆流而上”。
比如,军队抽组的名医护人员将于明天起承担武汉火神山新型冠状医院的医疗救治任务。?
“我们的街拍时刻”独家栏目第三十四期早在这场疫情还没有蔓延至全国的时候,就有部分专家猜测,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极有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
这不,国家卫健委专家高福在今年1月22号的时候已经确认了这个说法:
华南海鲜市场的违法行为被曝光之后,有人曝光了其中一家摊位的“野味价目表”。?
难以想象,蜈蚣、鳄鱼、蛇等等让很多人都谈之色变的动物,在这里,居然都摇身一变成了某些人的盘中餐。
更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张价目表中还不乏野鸡、大雁、娃娃鱼等国家保护动物,就连梅花鹿这样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不能幸免。
除此之外,一些“成品野味”也被公之于众,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那组“蝙蝠汤”套图。
#此处应该有配图#
#但是鉴于蝙蝠汤的图片可能会引起大家的不适感#
#这里就不放了#
如网友们所说:蝙蝠凭一己之力封印了病毒千年,昼伏夜出,努力扮演一个孤独的潘多拉盒子,万万没想到,还是扛不住被吃的命运。
图片来自:少女兔
为什么有人热衷于野味?
有些人觉得,“吃野味能补身体”是从古人那就传下来的说法。
咱们暂且不说这话有没有科学依据,既然说到古人,小编我恰巧知道一位名叫李时珍的古人曾在《本草纲目》中写过这样的句子:
蜗牛——性味咸、寒,有小毒,肉不可食,食之卷缩抽筋孔雀——肉性味咸、凉,有小毒,人食其肉者,食后服药必无效豪猪——肉性味甘,大寒,有毒不可食,否则伤头伤身鳞鲤(穿山甲)——性味咸、寒,有毒,其肉甘、涩,味酸,食后慢性腹泻,继而惊风狂热乌蛇(又名乌梢蛇)——蛇胆性味甘、微寒,有毒;蛇肉味性甘、涩,有毒;蛇头毒人至死,不宜鲜品煮食,药用也要经过去毒水獭——肉性味甘、寒,虽无毒,但食之引起血热,消男子阳气……我挑选的这些,基本上都是那张野味价目表里有的动物,大家不信的话,可以返回去对照一下。那些吃野味的人,他们真的不是在花钱给自己买毒药吗?同样都是先人智慧,人家“药圣”在多年前就用白纸黑字写下来的话你不信,却偏要去信一些民间传言……其次,咱们再来看看所谓的“野味治病”到底都运用了哪些“理论”。
比如说吧,因为禾花雀的生殖器是鸟类中最大的,所以它莫名其妙地就成了一道能补肾壮阳的好菜。
呐,某美食网站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人类的捕杀下,短短十几年,禾花雀就从“无危动物“变成了“极危动物”。
再比如,因为穿山甲是打洞能手,所以它就被某些人赋予了通乳,活血的神奇功效。
按照这个理论,吃了蝙蝠的人,是不是都能飞啊?
在古代,人们没有“科学”的概念,将疾病寄希望于某些听着就不靠谱的民间偏方上尚可理解。
但是如今已经年了,居然还有人相信诸如“喝猫头鹰泡的酒能明目”一类的说法,小编也真是无话可说了。
还有一些人,他们吃野味既不为治病,也不为补身体,而是为了追求一时的新鲜,为了在朋友面前有炫耀的资本。
就像个别人开着大奔进故宫一样,他们追求的无非是一种“我做了你们做不了的事”的心态。
用生命在猎奇,可真是“勇士”。?
吃野味到底能不能补身体,能不能抬高自己的身价我不敢妄下结论,但它们的身上携带有大量的病毒,可是早就被科学证实了的。
就拿蝙蝠来说,这种存在了万年,几乎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经过进化,身上能携带超过种毒性极大,凶险无比的病毒,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埃博拉、狂犬病、SARS等等。
那些吃蝙蝠的人,说你们吃下的是一个巨大的病原体也毫不为过。
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不考虑这么多,吃东西咱们总得图个开心,图个好吃吧。
某些动物,它要是真好吃的话,老祖宗们肯定早就帮我们驯化好了,哪用得着等到现在啊。?
人类吃野味的历史可不短了
说起人类吃野味的历史,那确实是不短了。
早在茹毛饮血的时代里,野味可是人们不可多得的荤腥来源。
经过数十万年的筛选进化,猪、牛、羊、鸡、鸭等等既好吃又好养活的动物逐渐被人类驯化了。
本以为人类可以因此与野生动物化敌为友,谁成想,人类吃惯了大鱼大肉之后就开始想着给自己换口味了。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某些人就不能让他吃得太饱。以中国为例,大文豪苏东坡在游历海南的时候曾经写下:土人顿顿食诸芋,存以熏鼠烧蝙蝠。打那个时候,就有不要命敢吃老鼠和蝙蝠的人。到了明清时期,皇室中更是流传着水陆八珍、动物八珍、山八珍、海八珍等说法。
具体是怎么划分的这里就不细说了,咱们就大概看看这些“八珍"里都包括什么就行了。
熊掌、象鼻、果子狸、猕猴头、鹿尾、豹胎、驼峰、猩唇……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不敢吃的。
就好像专家说双黄连口服液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有些人连夜就得出来抢,可专家说尽量别出门的时候,他们就当没听见。
我们中华民族有那么多传统的优良品质可以继承,可有些人偏偏就继承了吃野味的陋习。
可真是做到了取其糟粕,去其精华。
野味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放眼整个世界,中国并不是唯一吃野味的国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也不是人类第一次在野味上栽跟头了。
30多年前,来自中国台湾的金兰酱油家族因听信“生吃蜗牛很补“的说法,生吃了非洲大蜗牛肉,结果一家五口全部感染了管圆线虫,其中四人死亡。
年,澳洲的一位橄榄球运动员因为跟朋友打赌而生吃了蛞蝓,结果因寄生虫感染导致瘫痪,并在八年后不幸离世。
年,一对俄罗斯夫妇因为在蒙古境内食用了未熟透的土拨鼠内脏而感染鼠疫。
最终,二人均因医治无效死亡。
在美洲,科学家们根据长期的走访调查得出结论,吃过犰狳的人要比没吃过犰狳的人,感染麻风病的几率高出一倍。
在非洲,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部落群体为了“美味“的丛林野味,大量捕杀灵长类生物,鼠类生物,以及果蝠,由此才将可怕的埃博拉病毒带入了人体中。
图片来自:-元熙-而让中国人印象最为深刻的“野味事件“,除了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外,还有17年前的非典。
年,一种名叫SARS的病毒使得全国上下陷入一片恐慌。
随即,专家们在某个售卖野生动物的市场进行了取样,最终,他们在果子狸的身上找到了与SARS病毒有99.8%同源性的病毒。
图片来自:
-元熙-虽然后来,有不少专家都猜测,被人们吃掉的果子狸并不是SARS病毒的源头,极有可能是蝙蝠在偶然的情况下将这种病毒感染给果子狸的。
但是,无论是当年的非典还是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从口入“这四个字,是我们人类无论如何都抵赖不掉的。
年1月6日
广州警察在新源禽畜批发市场查获86只果子狸
此时,非典疫情才刚刚过去不到半年的时间
或许17年前的网络不够发达,导致很多人不知道SARS病毒来自于野生动物。
那么这一次,希望每一个曾经吃过野味的人,希望每一个曾经动过吃野味心思的人,都能从中吸取到教训。
虽然这个教训,太过沉重了。
有人说,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爬到食物链的顶端,可不是为了上来吃素的。
但是,放眼整个历史长河,物种更迭变换,人类也只不过就是地球的“租客“,是它暂时的主人而已,我们有什么资格去破坏它呢?
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的无上智慧,一旦我们破坏了这种平衡,大自然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报复我们。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拒绝野味,拒绝野生动物制品,这不仅仅是在保护野生动物,更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来撩蜜姐把我们设为星标街拍时刻带你时髦带你飞商务市场合作发送邮件至OurStreet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