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突破再创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南方

10年前的今天,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开发开放新篇章自此开启。然而,彼时这片位于珠江口东岸、南头半岛西侧的15平方公里土地仍是无一栋建筑的滩涂之地,虽被外界认为是“特区中的特区”,却无人真正能预见其未来的样子。

10年后的今天,前海已实行了8年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视察,先后得到“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重要指示和“前海模式是可行的”“深圳前海生机勃勃”的充分肯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前海这10年开发建设经历了哪些阶段?作出了哪些突破?“前海模式”具有哪些示范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前海将如何改革开放再出发?日前,南方日报专访了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前海管理局局长田夫。

●南方日报记者张玮

1企业增加值增长44.9倍,经济密度居全国新兴区域之首

南方日报:8月26日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也是前海成立10周年的日子。作为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平台,“特区中的特区”前海这10年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哪些成果?

田夫:过去10年,是前海日新月异、波澜壮阔的10年,也是前海“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创业10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年是“初创阶段”。国务院批复前海总体发展规划,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前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前海“一条例两办法”正式实施,前海合作区15平方公里土地的填海工作进入收官阶段。前海范围内企业增加值和税收还是“零”,“一张白纸”等待前海建设者们“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年是“起步阶段”。国务院批复前海22条“比特区还特”的先行先试政策;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基层视察的第一站就来到前海,作出“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重要指示。年前海正式开始允许企业注册,首批50家企业启动试运行。前海填海工作基本完成,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等四大支柱产业稳步开局,企业增加值和税收实现零的突破,分别快速增长至亿元和30.5亿元。

—年是“爆发阶段”。前海实施的惠港利港“万千百十”工程评为香港商界最关心的10件大事之一。前海新城建设提质提速大会战正式启动,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大开发大建设持续掀起高潮,城市环境功能显著提升。前海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全面爆发,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倍增,注册企业数量迅速增长至14.9万家,增加值和税收分别跃升至.46亿元和.47亿元。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前海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肯定了“前海模式是可行的”。同年12月31日,总书记又在新年贺词中,高度评价“深圳前海生机勃勃”。

年至今则是“前海模式”的深化拓展阶段。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前海模式”进一步丰富拓展,一大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前海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在世界经济衰退、全球疫情冲击、国际贸易承压等复杂严峻形势下,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逆势增长,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特别是为全市、全省稳外资、稳外贸等方面,作出了前海贡献。

10年间,前海注册企业增加值增长44.9倍,年均增速高达89.2%。年经济密度达.6亿元/平方公里,税收密度为28.5亿元/平方公里,均位居全国同类新兴区域之首;合同利用外资位居全国自贸区第一,实际利用外资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年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占深圳市53.3%、广东省20.5%、全国3%;外贸进出口总额亿元,其中前海湾保税港区进出口总额.5亿元,在全国14个保税港区中位列第一。截至今年上半年,前海累计有世界强投资企业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企业家,持牌金融机构家。前海模拟全球营商环境排名,在过去3年时间里从第51位持续提升至第22位。

2“一个奇迹+六大突破”展现生机勃勃的前海

南方日报:经过10年发展,前海已焕发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多领域全面开放过程中,前海实现的最大突破是什么?

田夫:前海的“生机勃勃”可以概括为“一个奇迹+六大突破”。“一个奇迹”是指前海发展再创了新时代“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六大突破”是指在“深港合作、制度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内地’和对外开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具体体现为:

一是有效扩大香港经济发展空间,深港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截至今年上半年,前海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7万家,注册资本1.31万亿元,累计实际利用港资亿美元、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89.9%,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最成功的区域。

二是探索形成并深化拓展“前海模式”,制度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项,已分别在全国、广东省和深圳市复制推广了58项、69项和项,在山西省等区域点对点复制推广项,成为新时代“制度创新策源地”和“改革开放试验田”。

三是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以“金融+科技+实体经济”为体系,前海已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珠三角产业升级引领区。目前,前海集聚了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全国首批相互制保险机构、首家混合所有制再保险机构等一批新型金融机构,培育出越海供应链等11家创新型企业,商汤科技、石墨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项目落地。一大批优质瞪羚企业在前海扎根并茁壮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前海累计有世界强投资企业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企业家,持牌金融机构家。

四是深度对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内地”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方面,前海发起成立了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与全国47个自贸片区、42个成员单位搭建起协同改革创新平台;推动设立自贸创新投资基金,首期规模达到30亿元。在服务内地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前海企业已在内地投资设立5.87万家企业,为内地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引领作用。在对外合作重大平台建设方面,前海获批设立“中国前海”船籍港,推动华南地区唯一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太子湾国际邮轮港开港运行,自贸区国际直航航线达到条,单港航线数量在全国自贸区中排名第一。

五是精耕细作、精雕细琢,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前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年均增速56.2%,约为深圳的3倍;累计实现栋建筑封顶,其中建成并交付使用栋,米以上高楼77栋;累计建成59条(段)市政道路,“四纵十横”的道路骨干网基本成型,建成运营4条轨道交通线路;累计覆绿面积达万平方米,“绿色、低碳、森林、智慧、水城”的湾区水城形象加快显现。

六是创新构建“1+6+9”党建工程体系,党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立前海深港合作区党工委,实现党的领导由“管自身”向“管全域”转变,党组织从建设之初仅有1个党支部、8名党员,发展到个党组织、名党员。

可以说,对标全国同类新区和开发区,前海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所达到的速度、质量、效益和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再造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

3为香港拓展“六大空间”,成深港合作最紧密区域

南方日报:前海一直践行着“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对港合作在前海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十年来前海如何为香港拓展发展空间?

田夫:深港合作是前海的核心使命,也是前海最大优势和鲜明特色。前海因深港合作而生,因深港携手而兴。目前,前海已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最成功的区域,这主要是因为前海为香港拓展了“六大空间”。

一是拓展政策空间。前海陆续推出余项惠港利港政策,率先构建起全方位对港开放政策体系。系统完备的合作政策,为深港合作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二是拓展物理空间。前海提出1/3的土地面向香港出让,累计向港资企业出让土地39.55公顷,占全部已出让土地的43.2%,同时为香港企业打造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前海深港创新中心、前海设计创意产业园、前海深港基金小镇等一系列的深港合作平台。

三是拓展产业空间。着眼巩固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率先降低港资金融机构进入内地市场门槛,首家港资控股公募基金公司、首家港资控股证券公司等落户前海,引领带动一大批香港现代服务业企业以前海为支点开拓服务内地市场。

四是拓展青年“圆梦”空间。成立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港澳台及国际青年创业团队家。年,我们出台了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累计资助名港澳青年、金额万元。

五是拓展人才空间。率先打通深港人才流动通道,在全国率先实现港澳居民免办就业证和缴纳住房公积金,支持香港会计师、律师、建筑师、评估师等20多类专业人士在前海执业,前海企业累计集聚名香港居民。

六是拓展合作交流空间。累计为香港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多个,接待港澳台各界人士来访4.3万人次。香港三任特首董建华先生、梁振英先生和林郑月娥女士都多次到访前海,对前海深港合作给予充分肯定。

4全国首创或领先的制度创新占比约四成

南方日报:“前海模式”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这是前海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刚才您说前海推出的制度创新成果中,有项属于全国首创或领先,它们重点集中在哪些领域?

田夫:10年来,特别是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前海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风险防控为底线,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平均“三天一制度”的“前海速度”,不断推出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的占比约四成,83%以上都主要集中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法制创新等重点领域,达项。

例如,在构建接轨国际的投资管理体系方面,前海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自贸区负面清单研究,率先启动企业注册登记“证照分离”,发出全国首张“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最早实现行政审批一门综合受理,率先实现外商投资“一口受理”;率先推出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e站通”服务中心。

在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方面,前海在全国首创进口商品“1+4全球溯源核放”、全球中心仓、MCC前海、国际海运中转分拨集拼中心等37项制度创新成果。

在金融开放创新方面,前海在全国率先破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率先打通跨境双向发债,率先实现跨境双向股权投资,构建起“六个跨境”金融开放体系。目前,前海集聚了近5万家金融机构,其中融资租赁公司占全国1/4,商业保理公司占全国近一半。

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前海以信用经济为核心,搭建起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成功汇集74个政府部门、16万家企业的0多万条信用数据,给企业画像,该项目荣获“全国信用应用十大实践成果”奖。

在法治创新方面,前海首创适用香港法律审结经济纠纷案件,首创“港籍调解”与“港籍陪审”制度;构建起全国开发区唯一“三审级双终审”新格局;成为集仲裁、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查明、律师、法学研究于一体,最小区域最完整链条公共法律服务集聚区。

在人才管理体系方面,前海率先试点特定人才15%所得税政策,累计认定人次,补贴4.32亿元,吸引了在前海申报个税总额近70亿元,相关经验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全面推广。

5率先探索完全开放条件下的党建新路子

南方日报:作为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前海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各种思潮也交汇于此。在这种特殊环境中,前海如何推动高质量党建?

田夫:自深圳市委批准设立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实现党的领导由“管自身”向“管全域”转变,前海以创新构建党建工程体系为引领,形成高质量党建与开发开放相得益彰的新格局,主要抓了“四个率先”:

一是率先制定实施前海党的建设三年规划,构建“1+6+9”党建工程体系,实现了党建工作由基层实践探索向党建工程体系转变。

二是率先探索完全开放条件下加强党建的新路子,实施“前马工程”,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建设新型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党支部,引导港澳青年“跟党一起创业”,共有7名港澳籍党员在前海工作。

三是率先推进自贸片区党建工作创新,发布全国首个加强自贸区党建的指导意见,成立国内首个党建工作咨询委员会,创新发布“前海组织力指数”,组织全国自贸片区党建创新案例评选。

四是率先打造廉洁示范区,设立廉政监督局,率先出台防止利益冲突规定,在法律底线和纪律红线前,再加了一道预警线。在前海大规模开发建设背景下,前海管理局机关和局属企业未发生一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党建引领的持续提升,也让前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在前海党工委领导下,迅速构建起“一办六组三司”纵向到底和“两长两员”横向到边的工作架构,党组织成为中流砥柱,党员全部冲锋一线,其中全职参与疫情防控的党员占比高达64%,全面激活党组织“神经末梢”,构筑起牢固的防御“红色防线”,使前海持续保持“四个零”并实现主要经济指标逆势飘红。

6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核心引擎区域

南方日报: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站在特区40周年和前海10周年的新起点上,前海如何改革开放再出发?

田夫:自年国务院批复《前海总体发展规划》以来,前海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10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以点带面的神奇蝶变,这为下一个10年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前海将持续拓展“前海模式”,在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上准确把握面向未来的使命任务。将始终坚持以深港合作、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第一使命,不断探索“一国两制”新实践的前海方案,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始终坚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建设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始终坚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大胆探索创新,形成更多改革创新经验引领全国。

前海将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前海合作区成立10周年为新起点,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的实验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未来产业变革的重要策源地、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核心引擎区域,在各领域进行全方位提升。前海还将优化提升前海合作发展的引擎功能、对外开放的创新功能、全球资源的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高端产业的引领功能以及城市品质的示范功能。

■成绩单

◎前海注册企业增加值从年的49.89亿元增至年的.99亿元,增长44.9倍,年均增速高达89.2%,是深圳同期增速的8.2倍。年,前海经济密度达.6亿元/平方公里,税收密度为28.5亿元/平方公里,均位居全国同类新兴区域之首。

◎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项,已分别在全国、广东省和深圳市复制推广了58项、69项和项。

◎累计注册港资企业家,注册资本1.31万亿元,累计实际利用港资.99亿美元、占比89.9%,港资企业实现增加值、税收在前海占比约15%,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最成功的区域之一。

◎构建“金融+科技+实体经济”的高端现代服务业体系,集聚近5万家金融机构,其中融资租赁公司占全国1/4,商业保理公司占全国近一半。截至上半年,累计有世界强投资企业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企业家,持牌金融机构家。

◎合同利用外资位居全国自贸区第一,实际利用外资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年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占深圳市53.3%、广东省20.5%、全国3%;外贸进出口总额亿元,其中前海湾保税港区进出口总额.5亿元,在全国14个保税港区中位列第一。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年均增速56.2%,约为深圳的3倍;累计实现栋建筑封顶,其中建成并交付使用栋,米以上高楼77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shea.com/hsfb/11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