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挂牌运作即将迎来一周年。19日,来自路透社、纽约时报、荷兰金融时报、埃菲通讯社以及新华社、中新社、南方日报、凤凰卫视、大公报、澳门商报等近百家主流媒体相聚前海参观采访,了解一年来前海蛇口片区建设取得的成绩,感受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在挂牌一周年之际,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再次被放到媒体的聚光灯下,展示制度创新成果、数说发展热度、印证政策优势。1中外主流媒体 此次参与联合采访的近百名中外记者分别来自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香港商报共同举办“自贸一周年创新广东行——中外主流媒体看广东自贸试验区”和“开局十三五创新广东行——年世界主流财经媒体看广东创新发展”两项主题活动。
来自大公报的记者黄宝仪表示,他们非常 香港商报副总编辑、广东分社社长张健文介绍,年4月21日,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去年6月,自贸区挂牌不久,来自中外近三十位主流财经记者就曾到访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一年以来,前海蛇口片区在制度创新、改革发展、特色产业、开发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他们时隔近一年后的第二次到访,更是对自贸片区初创一年的经验总结与成绩核证。全方位的媒体参访,有助于将自贸片区的成功经验推广向全国,推动粤港澳经济走向深度融合,勾勒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前海是新时期国家改革开放的战略平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离京视察的第一站。年4月27日,15平方公里的前海区块和13.2平方公里蛇口区块升格成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一年以来,片区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粤港深度合作、金融业开放创新以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均可谓实现了全方位突破。
截至目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累计推出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达23项;31项成果纳入广东自贸区首批60条创新经验,占比过半,14项在广东全省复制推广,另有首批15项拟在全市复制推广。
2深耕金融创新,加速布局跨境金融在媒体面对面座谈会上,自贸片区在金融创新、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所做出的探索以及“深港通”何时开通成为媒体记者们最为 前海管理局局长助理、新闻发言人王锦侠介绍,“三区叠加”优势已经让前海形成了独特的“前海现象”和“前海模式”。截至年3月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家,注册资本合计.78亿元;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设立企业,累计注册外资企业家、港资背景企业家。进入年,自贸片区每天新增注册企业超过家。同时,以金融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至今年3月底,金融企业占前海全部企业的51.85%,种种迹象表明,国内外的资金和企业正在加快向前海集聚,自贸片区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平台作用逐渐凸显。
“从数据上就可以明显看到,国内和国外(境外)资本正在加速向前海聚集。”王锦侠说,集自由贸易试验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保税港区、法治示范区、人才特区、服务业示范区、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验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国际性枢纽港和“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等11项国家级重要使命于一身的前海,目前是国内资金进出最为便利的区域,在发展人民币跨境业务、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方面贡献良多。
在资本项目开放领域,前海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至年3月底,累计提款金额已达到.7亿元。
与此同时,跨境双向股权投资通道在前海已经打通,包括前海金控在香港成功发行规模1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前海企业境外母公司首单“熊猫债”成功发行、招商局集团(香港)成功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了5亿元人民币短期融资券,为资本跨境双向流通大大增添了示范效应。
此外,多家新型金融机构落户前海。前海微众银行、玉山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前海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港资持股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前海再保险公司相继成立,更好地服务了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内的实体经济。
关于万众期待的“深港通”开通问题,王锦侠表示,目前还未收到通知,还需要国家层面来发布消息。
下一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增强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功能。其中包括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深港金融合作推进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建设的若干措施》;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创新型金融业务;大力发展保险等产业金融,筹建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3法治先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去年7月,深圳发布《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前海将“坚持法治先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列为十大任务之首。在昨日召开的新闻座谈会上,法治创新取得的成就也成为中外媒体 王锦侠介绍,在法治创新方面,前海已起草了《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条例》,修订《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并研究制定《建设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实施纲要》。
此外,前海还在全国率先探索涉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与适用机制,目前3大国家级域外法查明机构都落户前海。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挂牌成立,被纳入全国综合性改革示范法院试点;组建全国唯一的自贸区仲裁联盟;国际仲裁院有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名仲裁员,其中外籍仲裁员占比继续全国领先,达到40.6%,其中名来自香港。
另外,在服务管理模式创新,营造更为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自贸片区向72个企业创新项目发放现代服务业试点资金3.9亿元。创新还包括包括行政审批全面实行网上全流程备案、搭建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信用网上线运行以及解决企业注册难问题,基本实现“零收费”、“零罚款”和“零跑动”。
在人才管理改革创新方面,自贸片区管委会起草了《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工作方案》,提出“六自由、一保障”38条创新举措;向71名境外人才补贴个税近万元,同比增长3倍多。另外,前海人才服务联盟、前海服务业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前海香港大学生实习基地、中国人才网站联盟均挂牌成立,并推动香港专业人士前来执业从业。
针对部分媒体提出的深圳及前海“房价贵”问题,王锦侠表示,目前前海已向市政府提供多套人才住房,具体出让及配租方案正在抓紧制定中,将为创业型人才在初创期提供便利的居住环境。未来,前海还将加大公共服务方面的配套,力争全面覆盖自贸片区,并在海外人才居留、境外专业人才前海执业等政策试点方面给予支持。
4贸易便利与开放进一步提升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升国际贸易管理水平是自贸区的应有之义。跨境电商发展、建立符合国际最新标准的经济贸易体制规则等方面,多家海内外媒体都表示十分 王锦侠介绍,这一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贸易便利化之路上健步疾行。创新举措包括:推动自贸试验区港区一体化运作。实施报关单与舱单的代码匹配,实现同一主管海关辖下不同港区、不同关区代码项下货物企业自由选择通关手续办理地点;建立原产地签证清单管理模式。优化签证流程,实现“清单外产品即报即签,清单内产品快审快签”的便利化原产地签证模式;实施国际中转“一线放开”。对于不转进口的国际中转货物,可直接免于办理“进境备案清单”;开展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和“网购保税进口”试点。率先打通跨境电商出口“关检汇税”全流程,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监管制度及成熟的通关模式。
接下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进一步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
下一步前海蛇口将组建“一带一路”研究院,建立TPP等国际经贸规则长效跟踪研究机制,并进一步优化以“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为核心的外资准入管理制度。与此同时,统筹推进“互联网+通关”改革和跨区域一体化“通关通检”合作,全面提升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水平。
来源:前海深港合作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