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www.xftobacco.com/“亲爱的小海带们,上回书我们讲到了我与两位潜航员一同登上了“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执行了SY潜次计划。潜器入水后的9个小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海底景观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为节约电能,在潜器入水下潜的过程中,潜器的外部灯光全部关闭,潜器一般以平均每小时38米的速度下潜,大家可以计算一下,如果下潜米,从入水到坐底大概就需要分钟,这么长时间潜器内外都是黑漆漆的(左图舱内,右图舱外)。这期间你会感觉到舱内温度逐渐降低,你也有充足的时间想象即将看到的海底世界。
趁这个时间,我们介绍一下“深海勇士”号舱内情况。舱内空间不大,生命维持系统、通讯系统、视频系统等设备紧密排列,左中右共三扇直径十几厘米的圆形窗户,是潜航员和科学家观察海底的窗口。舱内有三个位置,分别是左舷、中间和右舷,中间属于主驾,右舷位属于科学家,左舷位属于副驾。由于空间有限,舱内人员都需要曲腿而坐,这对体力是一项考验,所以真的佩服汪品先院士82岁高龄时9天完成3次深潜。
距底50米的时候,潜航员会打开潜器外部灯光
视线逐渐清晰,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书本上长相各异的深海生物,而是形态各异,数量众多的悬浮物质。大家可不要小看它们,这些悬浮物质一般由浮游生物、生物碎屑、粪便团粒、颗粒物或其它有机物组成,含有大量的碳、氮、磷等营养成分,是深海生物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
我们之所以觉得深海中悬浮物质特别多,也是因为水中的一个光学现象—延德尔效应。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平时我们是看不到飘散在空气中的细小灰尘,但当明亮的阳光射入房间时,我们便看到了太阳光束中飘动着无数闪闪发亮的灰尘。同样,在黑暗的深海里,海水中的悬浮物在探照灯的照射下,也会显现出闪烁的白光。又由于光的折射作用,在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大,加上悬浮物与海水比重差不多,能在海水中随流飘荡,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雪花飞舞的奇观了。
这种奇异的深海现象很多时候是由生活在表层海水中的原生生物和细菌引起的。光合细胞代谢过程中生成的黏多糖拥有与蜘蛛丝类似的形态,呈线形且黏度高。丝状的黏多糖进入到水中后会粘连上许许多多的小悬浮物。随着粘连的物质越来越多,黏多糖的重量超过海水提供的浮力而开始向海底下沉。从海底的角度观察,其景象就好像大片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当表层海水的生产率很高时,大量的黏多糖沉降可以在海底形成暴风雪般的景象。
然而随着近几十年全球变暖,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海洋内越来越频繁地形成大团大团像黏液状的“海雪”物质,而且出现这种物质的区域更广,持续时间更长。科学家们还在黏液团中发现了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其中包括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大肠杆菌,这些病原体对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
我们坐底的地点是一片冷水珊瑚,冷水珊瑚不同于我们平时看到的暖水珊瑚,它们生活在终日不见阳光的海底,因此冷水珊瑚不与单细胞藻类共生,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以及浅水层沉降下去的有机质为食。但与浅海珊瑚礁类似,冷水珊瑚林也是深海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为许多生物提供栖息场所,一些鱼类还在其中产子育幼,另外冷水珊瑚林本身也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它是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之间的连接。
附着许多海蛇尾的冷水珊瑚
由于光线的原因,云台高清拍摄的画面很难展示真实的色彩,通过舷窗可以看到珊瑚色彩斑斓,有白色、紫色、红色、黄色,形态也各异,有的像一把扇子,有的像一根竹子,这些珊瑚基本都属于柳珊瑚。
本潜次采集到的冷水珊瑚样品
我们在海底观察到各种各样海洋生物,也采集了部分生物样品,小海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沿途我们看到很多虾洞,每次路过的时候,这些土著居民都会非常警觉地出洞,时刻准备战斗。
蹦蹦跳跳的水母
一只即将被抓进生物箱的海星
机械手采集海星样品
出水后的海星
一个小小的坑中聚集了数十种肉眼可见的大生物
我主要做沉积物中元素转化,所以自然不能少了用pushcore采集沉积物样品。
再次印证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9个小时的水下之行似乎只有9分钟,感觉真可谓是地上1小时水下1分钟,通宵作业丝毫没有疲惫感。虽然还想在海底逗留,但已到抛载上浮时间。带着满满的不舍和样品,我们圆满地完成了SY潜次的作业计划。
最后还是要再次感谢SY潜次的陈晓虎和王治强两位潜航员,感谢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对我校此次科考活动的大力支持!
年3月18日于“探索一号”科考船
作者简介:赵牧秋,博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海岸带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工作。
你说的,要置顶我到地老天荒??摄影攻略
热海大小瓶子
女生节特辑
疫情在家的你
参军指南
说呗
热海大新建筑
微观察
线上教学问题
司南
贺梦雯严国姬/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