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摄影:ICE
年的惊蛰,鸟兽虫木开启了广深同步每周一次的城市定点夜观活动。不知不觉,时间已经从惊蛰走到了清明,我们的活动也已开展足月有余。在这个把月里,鸟兽深圳小分队的伙伴们风雨无阻,在笔架山这座位于城市中心的绿地中,觅得并记录了22种昆虫、15种蜘蛛、以及软体动物、两爬、鸟类、兽类等其他动物共计22种。
摄影:ICE
摄影:鹿鸣
自然总能给我们无限的惊喜,许多参与夜观的伙伴在活动结束后都留下了生动的图文分享,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吧!
.3.25摄影:ICE
物种:黑点斑蝉、蚂蚁、蝽、马陆
记录:ICE
小记:“嘟嘟嘟,现播放一则任务通知:笔架山东门往右的水泥路上,第号灯柱旁有路面障碍,请马陆、蚂蚁与蝽先生带上工具前往现场清理!”
“YESSIR!”
接到任务后,自然清洁卫士们开始行动了!
马陆赶紧套上鞋子:“一双两双三双四双……”
蚂蚁用大长腿轻盈地跑到了窝边,赶紧用触角碰碰伙伴们:“宵夜,在号灯柱
宵夜,在号灯柱!宵夜,在号灯柱!”
蝽先生,则慢悠悠地空手出发了。
满头大汗的马陆,喊住了蝽先生:“你不用穿鞋子吗?”
蝽先生抖了抖半透明的翅膀:“咳咳,我只有六条腿。”
忙着通知同伴出门的蚂蚁不乐意了:“那你的工具呢?”
蝽先生笑了,摸了摸嘴巴上长长细细的吸管:“看,这就是我的工具!”
说完,蝽先生踱步慢悠悠往第号灯柱的方向走去……
.3.25摄影:ICE
物种:广斧螳螂
记录:ICE
小记:“看!有小螳螂!”听到伙伴吆喝,我赶紧快步往前……顺着伙伴的指引,我仔细查看,才发现螳螂的踪影:在草丛里的几丛蕨类下,横倒着一根枯木,上面有一个褐色的卵鞘,与枯木的颜色十分相似。
一只小螳螂在卵鞘上挣扎着,只有小指甲这么小。它似乎是被卡主了!——只有一条腿是活动着的,但其它的五条腿还在卵鞘中拔不出来。伙伴尝试用小枝条帮助它拨出卵鞘,但担心戳伤小螳螂柔弱的身体,只好作罢。
我们要学会习惯、尊重与顺从自然的生老病死……
记录:鹿鸣
小记:同伴发现了一个螳螂的卵鞘,一开始没留意,后来发现有只小螳螂在上面,蹲下细看,草丛里还有好多,想必是刚刚才孵化出来的。它们是那么弱小,碧绿碧绿,非常可爱,但此时也是它们最弱小的时候,连蚂蚁都能致它们于死地,所以螳螂的繁殖是以多取胜,因为活到成年的屈指可数,看来昆虫界的霸主也有这么不容易的岁月啊。
.3.18摄影:ICE
物种:竹盲蝽
记录:ICE
小记:这次邂逅的小精灵们都是常见的老朋友。
惊喜收获是竹盲蝽。竹盲蝽喜欢吃竹子,没有单眼,所以叫盲蝽。我看到资料,盲蝽喜欢吸食繁殖器官,竹盲蝽喜欢竹叶。我以为得等到竹子开花,竹盲蝽才孵化,竹子开花又是一生一次的事,这是多有趣的故事!于是我乐呵呵找了好久资料…其实只要有汁液就行,图片左上角的白色方块,就是它吸食过的痕迹。
.3.6摄影:芦荟
物种:麻皮蝽
记录:芦荟
小记:惊蛰是动物界的新年,冬季不饮不食称为“蛰”,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万物开始复苏。
我在笔架山进行今年第一次夜观,以下是观察到的生物:蛞蝓(鼻涕虫),半蛞蝓,非洲大蜗牛,园蛛,球蛛,高脚蛛,幽灵蛛,黑斑园蛛,藻蛛,拟肥腹蛛,马陆,潮虫,金边土鳖,尺蠖,麻皮蝽,蚰蜒等。还听见了花峡口蛙的叫声,像牛叫一样。
我们发现一只行为很特别的麻皮蝽,它把口器抬起,顶住一颗水滴,坐在地上,它在干什么呢?是不是下完的春雨,正好滴在它的口器上,它想把水滴甩掉呢?
记录:辣椒
小记:蝽类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刺吸式口器吸食树木嫩叶/嫩茎/果实汁液。颜色黑白灰,麻麻点点的,可以隐身于树皮上,今天看到这只蝽的姿势很奇怪,45度角三点斜伸于水泥地,其中一个支点用口器支撑,好像在吸食汁液,明明是水泥地啊!难道它视力和嗅觉都不好?或者是下雨天要晾晒,吐吐倒倒多余的水?大自然真奇妙!
.3.11摄影:ICE
物种:某种毛毛虫
记录:辣椒
小记:垃圾桶是个好地方,是小虫子喜欢藏身的地方——比起花花草草大树,垃圾桶面对风雨会更加坚硬不可摧。
我们在垃圾桶上发现了一只毛毛虫,慢慢地蠕动蠕动。它的造型十分杀马特,毛发是往上立着的,似乎在耀武扬威地宣示自己:“我是有毒的,碰了我可得遭殃了,可别轻易尝试!”一位伙伴突然举着手电筒也加入了观察的行业,它受到了惊吓,全身的毛发竟瞬间放下了,紧紧贴在垃圾桶的壁面上,如果平时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真是即可吓唬天敌又可隐藏的奇特造型!
.3.6摄影:雪鸮
物种:尺蠖
记录:雪鸮
小记:以前在课本中了解过尺蠖爬行时会用“几”字形的姿势,这次观察才知道是因为它一共只有8只“脚”,前面3对,尾部2对,又胖又长的腹部是没有“脚”的,所以只能用“几”字的姿势走路了。真是有趣的尺蠖!
记录:鹿鸣
小记:一只尺蠖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说它突然是因为它伪装得太好了,不动的时候就像一根小树枝,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区别。它行动的方式很特别,一伸一屈,屈是为了伸,有屈才有伸,学习、工作、生活不也是这样吗?
.3.11摄影:栀子花
物种:某种蟋蟀(雄)
记录:栀子花
小记:现在的夜还很静,当我们走到这段山路时,一阵阵悦耳响亮的声音不断重复着,于是寻着声音我们发现了它。
我想它很警觉,追踪它时,它每次都会把自己藏起来,要么落叶中,要么草丛里,也不出声,当我们移开手电筒时,它才会振动翅膀传来声音,图二是好不容易录了几秒振翅的视频截图。
附上蟋蟀的发声原理:在蟋蟀雄虫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翅膜.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较硬翅膜——弹器。当这两种发音器相互摩擦,就能发出声音。
记录:蟋蟀
小记:今天很开心看到蟋蟀演奏的样子,唧唧..唧唧..唧唧唧...很有节奏感,原来翅膀摩擦摩擦便可以发出如此美妙动听的声音,太神奇了!
我和桅子花准备录下它演奏的全过程,可是当手电筒光源转向它所在的位置,它唧唧两声便停止了歌唱,我们静静潜伏了很久,却再也没有听到它那欢快连续的歌唱,也许它跟人类的明星不一样,它并不喜欢舞台和灯光,好吧,下次再见时我们愿意当个安静的听众。
划重点:当我们看到这只蟋蟀的三根尾丝时,想当然的把它看作雌性,可它明明会发声呀,冰心解开了我们的疑惑,她说中间那根其实是它折叠的翅膀,回来翻阅了资料,原来年轻的成虫,皱缩的后翅与身体平行排列,且超出前翅及身体甚多(见图一),我们看到的就是它皱缩的后翅。雌性的产卵管位于腹部末端。(见图二)
.3.11摄影:海蛇
.3.10中心公园摄影:海蛇
物种:蚜蛳
记录:海蛇
小记:这只蚜狮是在一株鹅掌柴上发现的,当时正背着垃圾在叶片上行走,本想录下它行走的视频,可大概被小伙伴们的“热情”所吓,立刻变得一动不动。蚜蛳是草蛉的幼虫。顾名思义,捕食蚜虫方式凶猛、食量巨大如狮,纺锤状的躯干上长着獠牙般的上下颚和6条细小的足,为了保命,它将取食过的蚜虫尸壳、青苔等装饰到自己的背部,把自己伪装成一小团不起眼的垃圾。
.3.11尼科巴弓背蚁
.3.11摄影:鹿鸣
物种:举腹蚁
记录:鹿鸣
小记:这次认识了举腹蚁,听说遇惊吓和攻击时会把腹部抬起并喷射出液体,可是不管我们怎么逗弄都不举腹,这是一只淡定蚁。图为渣手机拍摄和大神拍摄的区别。今晚是尺蠖夜,各种尺蠖出现在路边的花叶旁,可是不管它们怎么伪装还是被我们发现,看来夜观水平有所提高嘛!还看见了蝉蜕和蜻蜓,春天就这样结束了吗?夏天就要来了吗?越来越期待下次的夜观了呢!
.3.11摄影:白千层
物种:竹节虫(雄体)
记录:白千层
小记:在笔架山看到竹节虫,很意外,还是雄体,也觉得超开心。同行的伙伴想上手,另一个伙伴说,别动,给我拍照先,后来拍照完伙伴上手时竹节虫不愿意,还伤了一条腿。后来就放弃了。错过了3.6号第一次集体夜观学习活动很遗憾,这次因为赶两场,又迟到了,然后观察过程中看到都是见过的,有点走马观花,走的太快,错过了很多。争取每期都参加。
.3.25摄影:ICE
物种:离塞蛛
记录:ICE
小记:羊蹄甲是一种豆科植物,当到了晚上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合起来,防止昆虫趴在它身上啃食。然而,却被一只离塞蛛小朋友利用起来。离塞蛛利用羊蹄甲叶子合起来的空隙,悄悄用丝线把叶子缝了起来,做了一个窝,留了一个叶洞做窝的通道。
哟哟哟,被我们举着手电筒发现了,离塞蛛吓得赶紧扭着屁股就钻屋里去了……
非实时拍摄:ICE
物种:斑络新妇(小中大)
记录:火烈鸟
小记:最早听知道这种蜘蛛是我家那小子告诉我的,让我知道了它神奇的立体网。我们从笔架山脚下一直向上爬,不经意地就遇到它的幼蛛在一棵和我们差不多高的位置的树上,伙伴们都被它复杂的网吸引住了,后来往上走着走着,又遇到一只大一点的,再往上时,哈哈,更大的在眼前了,但还不是最大的。
回来查了一下资料,其实它的雌蛛体长可达五厘米,加上长长的步足(约八厘米),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它所结的网,直径最大亦有两米。记得我在梅林绿道上见过一只挂在高高的树上,当时不认识它,吓得我们一家三口远远地观看了一会儿,急急地从它下面跑了。曾有记录说这种的大网可捕获暗绿绣眼鸟。
“在巨大的网上,旁边很多时有数只细小、褐红色的蜘蛛,是斑络新妇雄蛛,体长只及雌蛛的1/7,这个雌雄差异的大小,在蜘蛛中亦是一个极端例子。”
.3.11摄影:霸王龙
物种:斑络新妇
记录:霸王龙
小记: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网,前面一个大网,后面一个小网,两边简单地前后连在一起,就成了一个立体的网,把自己藏在里头,不知道这样是为什么,但是是不是可以给我们做设计或建筑的一点灵感呢?在几处看到一不同大小的斑络新妇,山上有一只蛮大的,猜測可能已经是妈妈了。
.3.6摄影ICE
物种:藻蛛
记录:ICE
小记:这只如同果冻的小蜘蛛——藻蛛,十分喜欢把自己挂起来。我们经常观察到,它总是用一条丝把自己挂在空中,一动不动,或者是抱着比它大两三倍的蚂蚁悬空在啃着。小小的身体,却有着大大的能力,能捕食凶猛的蚂蚁,让我们十分好奇它到底是如何捕食。
当我用相机记录下它,伙伴们发出了惊奇的声音:“它脸上怎么有两个球球!?”“嗯……因为它是爸爸!”成体蜘蛛的雄雌可以这么分:爸爸的触肢末端会膨大,就像戴上了拳套,随时准备为爱战斗~
.3.6摄影:金比
物种:黑斑园蛛
记录:金比
小记:“黑斑园蛛为蜘蛛目园蛛科园蛛属的一种蜘蛛。雌蛛体长9~11毫米。头胸部黄褐色,前后中眼呈倒梯形。螯肢黄褐色。触肢跗节末端褐色,并有棕色小刺。颚叶、下唇暗褐色。腹背黄绿色底上有黑色斑纹,前半端有一v字形斑,末端4个斑纹排成一横列,其前方有2对小圆黑色肌痕。”
第一次这么认真观察一只蜘蛛,虽然不知道它正在做什么,不过,先从外表认识它,以后再慢慢了解它的个性,认识大自然,需要坚持!加油!
.3.6摄影:雪鸮
物种:黑斑园蛛
记录:雪鸮
小记:黑斑园珠的腹部有一个褐色的“V”字形标志,白天会隐匿在网旁的树叶下。今天是我第一次看到黑斑园珠,它腹部的斑纹和绿色的脚让人十分惊艳。
.3.6拍摄:雪鸮
物种:幽灵蛛
记录:雪鸮
小记:看这个蜘蛛的大长腿,最开始我就把它和盲蛛混淆了,就是因为这个大长腿。因为它喜欢躲在房间阴暗处结网捕捉昆虫,所以才有了“幽灵”的称号,它比较适合生活在室内。大家看看我这张图片,是不是有种混淆的神秘感?你们能猜得出来哪一边是“幽灵蛛“的真身吗?
.3.6摄影:ICE
物种:拉帕丘盲蛛
记录:ICE
小记:说起盲蛛,大家的印象是:橙色的、圆乎乎的身体,比身体还长好几倍的细长的腿,行走飞快,这种盲蛛在分类上称为弱肢亚目。而图片上的盲蛛是强肢亚目,简单地说,它有一对十分强壮螯肢,所以是“强肢”。我曾经见识过拉帕丘盲蛛的威力,它能与比大它两倍的白额高脚蛛搏斗,最后是高脚蛛逃之夭夭!
.3.11摄影:ICE
物种:花狭口蛙
记录:ICE
小记:“哇!”我忍不住大喊一声终于见到一只蛙了!好肥啊!好可爱啊!
肥嘟嘟的身躯,褐色的底色,加上四条黑色的条纹,活像一个小荷包。这只行走的小荷包不堪“灯”扰,猛得朝前冲去,翻了几个身滚下了小道里的落叶堆里,圆滚滚的身体灵活地翻了个身,往前爬了两步,开始移动两条后腿往后扒拉,慢慢得,只看见一只眼睛露在外面,最后,它的踪影消失在落叶堆里。
花狭口蛙的脚后跟自带挖掘器具(角质),一遇到危险,它就会迅速掘土躲藏。
.3.18摄影:ICE
物种:蝌蚪
记录:ICE
小记:水塘上的一管灯光,密密麻麻的一大群蝌蚪被吸引聚集在光的位置。我们猜想,是不是因为灯光的位置比较暖和,而且吸引了趋光的昆虫,所以聪明的小蝌蚪们选择在这里活动;而且聚集在一次,发现天敌后易于互相知会,赶紧逃跑。
等下一次过来,再看看看你们是否变成了青蛙?
.3.18摄影:火烈鸟
物种:变色树蜥
记录:火烈鸟
小记:这晚最开心的是一位小伙伴的眼睛一扫就看到了这只在树枝上睡觉的变色树蜥,它安静地,头朝下,尾巴向上粘在树枝上,伙伴们说它在睡觉,但我过来时它已经睁开了眼睛,但仍在树上不动,估计是还云里雾里的呢。
我们去远处看了一下回来,它竟然跑到了冰心的右臂上,长长的尾巴垂下来,姿态非常优美,而有小伙伴已经注意到,它已经变了颜色,是的,从淡色的灰色,变成了黑白格,这神奇的动物用变色告诉我们,它很厉害的!
“变色树蜥Calotesversicolor,鬣蜥科。擅爬树;威吓、警戒、繁殖季节时头部会变红。喜欢捕食昆虫:螳螂、蝗虫、蚂蚁、蜘蛛、蚱蜢等)。同时也是野外蛇类和鸟类的猎物:曾见过白胸翡翠衔着变色树蜥的照片。野外个体可能携带沙门氏菌。”
记录:白千层
小记:晚上曾经看过很多次树蜥在树杈上睡觉,今晚第一次发现它被打扰后,原本土色的变成深灰色,它晚上视力好么?感觉它都不敢轻举妄动。
.3.18摄影:ICE
物种:变色树蜥
记录:ICE
小记:夜幕降临,变色树蜥也准备闭眼休息。它选择睡觉的位置很有趣,是在接近树枝的顶端,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位置,但变色树蜥的体色比较暗淡,不至于暴露自己。当天敌接近,树枝摇晃,它也能迅速感受到危险,逃走。
当遇到一群好奇的人,变色树蜥被被吵醒,无法逃走。它开始慌张了,全身的斑纹颜色开始加深,似乎用体色“恐吓”我们:“快松开我!我变颜色,我很危险的!”
.3.11摄影:霸王龙-解说员
物种:竹叶青
记录:霸王龙
小记: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竹叶青,还是个孩子呢,看着也就没有那么起鸡皮疙瘩,前面部分弯曲的地方影子好像中国结啊。我们陪它呆了好几分钟,各自镇定,后来它就慢慢钻进了壁上的藤本植物里。
.3.18摄影:火烈鸟
物种:本地蜗牛
地点:火烈鸟
小记:经常看到非洲大蜗牛,这种本地蜗牛反而是第一次注意,它的壳的圆得很标准。
.3.11摄影:ICE
物种:半蛞蝓(皇勇蜗)
记录:ICE
小记:半蛞蝓是如何交配的?其实大部分的半蛞蝓都是双性别,交配时,它们会慢慢靠近,伸出阴茎,互相插入对方体内,交换两只都可以做妈妈。同为陆生蜗牛的非洲大蜗牛也是相同的生殖方式,每年可以产卵3~6次,每次产卵约50~颗,所以这也是非洲大蜗牛数量如此泛滥的原因之一吧!
.3.11摄影:霸王龙
物种:半蛞蝓
记录:霸王龙
小记:头一次见到伸出来一点白色的阴茎$_$,不确定究竟是不是,一只期待它们期待有进一步行动,前面一勾一搭的,你转过來我就拧走,你走了我又回过來,可是最后右边那个家伙还是看不上人家,径自走开了,我们没有看到精彩一幕唉,遗憾!
.3.6摄影:ICE
物种:潮虫
记录:ICE
小记:一路上,许多潮虫贴在草丛的水泥盆上,缓缓前行。
潮虫是虫子界里的穿山甲,遇到风吹草动,它会迅速蜷缩起身体,卷成一颗球,等觉得安全了,再缓缓地张开,翻过身来。
潮虫摔倒的时候,它的细细的白色腿朝天踹着,仿佛海底里的海葵在随着波浪飘动,十分可爱。
但当我遇到另外一只正在进食的潮虫,我就有点反观了……潮虫小小的身体,比小拇指盖还要小,正在啃食一只比它大两倍,已经僵化了的蟑螂——是的,潮虫以腐败有机物为食物,比如落叶、尸体…所以经常可以在落叶堆等潮湿、昏暗的地方见到它。
记录:火烈鸟
小记:小时候家里灶台最常见的虫子,从不在意。离开家乡来到深圳后,发现这里物种丰富,和小强们比起,潮虫不值一提。笔架山上小伙伴们发现了它,冰心拍的照片让我重新认识。
百度一下:鼠妇是甲壳动物中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之一,通常生活于潮湿、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如潮湿处的石块下、腐烂的木料下、树洞中、潮湿的草丛和苔藓丛中、庭院的水缸下、花盆下以至室内的阴湿处。杂食性,食枯叶、枯草、绿色植物、菌孢子等。
全世界有种以上,多为广布的世界性种。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从海边一直到海拔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中国常见种有鼠妇、光滑鼠妇等。关于鼠妇的记载最早可见于《本草纲目》虫部。
.3.6摄影:雪鸮
物种:半蛞蝓和马陆的亲密互动
记录:雪鸮
小记:究竟是半蛞蝓阻了马陆的道呢?还是马陆挡了半蛞蝓的路?好像彼此对对方都很好奇呢。要不然就交个朋友吧……
记录:甲壳虫
小记:刚下过雨,你来逛逛笔架山公园吧,那叫一个热闹!有可爱调皮的潮虫,相互拥抱不舍分离的非洲大蜗牛,动作怪异的麻皮蝽,也不知道它在干什么。还有尺蠖虫,拟肥腹蛛,奇异短跗蛛,拉帕丘盲蛛,马陆,非洲大蜗牛,幽灵蛛。
对自己要求不高,一次能记住一种昆虫就知足了。说说印象深刻的马陆吧!以前不认识它,每次看到它,就误以为是蜈蚣。也叫千足虫,属于无脊椎动物,每对足各有两个小jiujiu,前后蠕动,很有节奏。性喜阴湿,一般草坪上,石块下面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专吃腐叶,朽木。自我保护意识强,当遇到危险,会蜷缩起身体呈假死状态,直到确认安全了才慢慢舒展它的肢体呢!
以前很怕这些昆虫,慢慢接触后,居然觉得它们很可爱。我的想法很简单,通过这样的活动,带着孩子慢慢进入鸟兽,一点一点学习,一点一点爱上大自然,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
.3.6摄影:栀子花
物种:潮虫
记录:栀子花
小记:今天夜观中印象较深的是潮虫,见到了它的几种状态,卷成球的它,奔跑中的它,翻车的它。分别是从不同的个体拍到,试图拍下整个它装死卷成球,然后逃走的视频,却没能让我得逞,似乎被它发现,我这庞然大物尚未离开,装死真是装得无懈可击,一动不动,演技吊打小鲜肉,任凭我的小伙伴用手指逗它,它却视死如归的样子,可爱又可恼,聪明又狡猾的小家伙!
.3.6摄影:石竹
物种:宫粉羊蹄甲
记录:石竹
小记:选择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