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蛇 >> 海蛇习性 >> 关于读诗

关于读诗

短暂的逃离,换来片刻的喘息。

妄图暂时远离喧闹的人间,躲进诗歌的伊甸园,却惊讶地发现,那里有一个更加残酷的人间。

以前读诗,我认为是从中获得灵感以扩充我的想象力,或用诗歌的浪漫填补生活中的枯燥与乏味。

现在想想,好像也不是了。

我读诗,是为了在浪漫和想象力中挖掘残酷的真相。

风花雪月对于年轻热忱的人是有极大的吸引力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感叹热血和爱情,真实而残酷的事物更能引发我的共情,因为我认为那是在我平凡的生活里看不到的但是存在于别人生活里的东西。

怀疑的人怀疑一切,问道:“你怎么能确定你认为看不到的这些是真实存在的呢?如果是有人引导你看这些呢?你怎么能断定它真实?”

说到这个,我想起高中时期写过关于痛感新闻的议论文,这些新闻可能不一定发生在我们身边,但它就在我们身边。骇然于内容,惕怵于心中。如果他们换一种形式呢?表现于诗歌之中呢?

人们觉得正常,顶多说作者不正常。因为诗歌被赋予了天马行空的权利,不会被觉得离奇,反而费尽心思来猜作者在写什么玩意儿,表达什么感情。

于是在天马行空荒诞离奇的诗歌里,我在找现实。

你说这诗歌吧,也不是说随便敲几行字,打几个回车键就是诗,毕竟还是要带给人感官上的“享受”的,它不一定要美得超脱人世,但也绝不可以污人眼睛。我要声明一下我一个小小菜鸡大学生,不敢妄加点评,绝无影射之意。不一定得美,但得有理或有情,读罢让人有回味和思考,当然这个还是得看作者功力。

早些时候,不喜读诗,爱看话本。为啥?因为话本里的人物形象清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作者用故事来说理或说情多明了,但是话本难得有美感。诗歌对我来说有点朦胧,像是戴了层面纱,你得揭下来,看清楚这人背后在说什么,当然也有直白的,一击即中一针见血的那种,但是大部分诗歌,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总体而言还是隐晦而附带美感的,我读诗,享受那种猜测的过程,你要是直接一上来就说,反倒没意思,给人一种神秘感才能吸引读者。这,也是诗的一种魅力。

上半年读的是赫列勃尼科夫诗集《迟来的旅行者》,此前很少读俄国作家的诗歌,普希金算一个,我更喜欢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那就是诗一般的散文,在美如画的俄国风景里看到残酷的社会现实。扯远了,说回《迟来的旅行者》。这个诗人我此前不了解,但是结合时代背景来看,生于奔溃的俄罗斯后期,死于苏联建立前期,苦难与希望并重吧,来一段来切实感受一下。(就这本书)

“我游过苏达克海湾,

我骑着一匹野马。我大叫:“俄罗斯已经灭亡,不再存在,现在像波兰一样被分割!”人民惊恐地注视着。我说:“现代俄罗斯人的心像蝙蝠一样悬挂着。”而人民在忏悔。我说:“哈哈!大笑,窃笑!哈哈!大笑,窃笑!”我说:“打倒哈布斯堡①王朝!囚禁霍亨索伦②王室!”我写下鹰的羽化边缘,金色,柔滑,它盘旋在坚固的大翎毛之上。我走在美丽的湖边,穿着树皮鞋子和天蓝色衬衣。我也是美丽的。我有一根旧的带坚固圆头的青铜大头棒。我曾经有一个双簧管和一个锯短的号角。我的照片是用我手中的颅骨拍的。我在彼得罗夫斯克看见海蛇。我去乌拉尔,把里海的水,倒进喀拉海③。我将卡兹别克山巅的雪称为永恒,但我更喜欢乌拉尔秋天柔软的锦缎。在格里本山脉,我发现魔鬼鱼的牙齿而银色的扇贝巨大如同法老王战车的轮子。①哈布斯堡,奥地利王室,欧洲最大的王朝之一。②霍亨索伦,德国普鲁士王室,-。③喀拉海,北冰洋边海。(-)”

怎么样?语言里美感与力量并重,这是位年轻而热血的诗人,很可惜也很幸运,他死在了最好的年纪里,不会失去希望,也不会满怀失望。我看见了很多疾病,与他自己的病痛相关。在他的诗歌里,还有大规模的屠杀,有因为诸神相爱形成的颤抖着的宇宙,有无尽的大海和经年不融的雪山之巅。我忽然不想猜了,读诗的有意思之处在于你还可以主观地解读诗歌,你可以骗自己,当然你也可以看到血淋淋的真相,只要你想。

现在在读惠特曼的《草叶集》,也很有意思,随缘写吧,净是些废话。

希望看到真实,又害怕,故而以浪漫作为掩饰。

如果不是真实,那也作为我的浪漫吧,浪漫不死,可能真实也还在。另附赫列勃尼科夫小像一张,图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shea.com/hsxx/8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