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稠州论坛网友
与孤鹜齐飞年时的一篇文章,
纵然已经过去了4年,
但到如今依旧不过时,值得大家一读
小商品应该给义乌人们留下什么?!(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咋一看这题目,似乎吓人,以为小商品怎么了,其实不然,在义乌小商品如日中天的辉煌时期,来义乌操盘的和义乌的企业家们应该有一些思考,否则还真不能算义乌人,希望在小商品海洋里掌舵的给义乌人们留下一个一个里程碑,从鸡毛换糖的货郎担到华丽转身的企业家你给义乌人们留下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义乌的人谁也不希望义乌辉煌过后给义乌留下的是一座巨大的市场化石。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改革开放的当年年,义乌的国民生产总值区区1.28亿元,而官方数据年的义乌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9亿元。今天人们印象的脑海里马上呈现的是义乌有巨大的小商品世界采购平台-国际商贸城,现在还有了先进的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一片比一片豪华的新农村-“四层半”;每当晚高峰时,义乌马路上数万辆汽车的蠢蠢欲动的壮观;土豪、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宝马奔驰满天飞。
义乌很美好,也是令淘金者梦寐以求的地方,做生意的来义乌,造房子的来义乌,洗头城来义乌,乞丐群落驻足义乌,传销网络来义乌,如此等等,马路上匆匆行程里10个人估计有8个是外地人,义乌人从此有了巨人的胸怀,纳入了超过本地人口的新“义乌漂”,由此义乌很多本地人开始“袖手旁观”了,新市民不管年龄多大,“想开了”,开始了幸福的生活,早上遛狗,上班在棋牌室,很多人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东西,也不在乎时间去哪儿了,不愿意再创造财富,对那些仍然自食其力者嗤之以鼻,热衷于驻足公园、酒吧KTV开始互相不停的重复讲述“鸡毛换糖”的故事,享受一种简单财富转移的盛宴,嘻嘻讨论明年的房租该涨多少?孩子该送哪个国家读高中大学。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义乌曾几何时,是公认的一座没有围墙的发财城市,可是现在的围墙也越来越高,铸就高墙的又是些什么神仙呢?或曰:高租金摊位、高房租、高水电费、高物价、高工资?这类问题都是管理问题,一个是所谓的城市管理,另一个就是市场管理问题,本文无意展开讨论。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也可以看作是外地人来义乌”鸡毛换糖“吧?突破围墙,需要有一种义乌特色的文化引领,对义乌人和新义乌人进行必要的灌输,政府应该物质的和精神的加大投入,义乌人从农民到市民转换是被动的,没有“酱缸文化”经历,需要长期的补课,充分发挥社区、团体、学校和单位的力量作用,对义乌城市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且不可或缺,否则义乌也是一座没有灵魂的城市。
鸡毛换糖,还真实好东西,在义乌类似一种广谱性的兴奋剂,关键时候都可以拿出来“提神”一下。其实,鸡毛换糖精神不是什么时期都适用,任何真理都是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哲学的发展观也确认真理是发展的。假如鸡毛换糖精神是义乌人发明的,那么效法最优秀的当属于温州人,他们的鸡毛应该飞遍世界每一个角落,非常有“手段”地挖掘得了第一桶金,拥有了巨大财富的温州,被学者确认了一种“温州模式”,而一旦大经济环境被温州经济干预时,似乎又有了褒贬不一的定论,更多的指责在于把中国的房价“炒”高了,其实不然,反观温州的今天,温州自己或许也是受害者,温州人有钱,但也有人跳楼,30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温州财富路线是显得很“浮躁”的,温州人给温州自己留下了些什么呢?
由此,义乌应该有父母官高瞻远瞩的引导,应该把“鸡毛换糖”精神转型升级到“企业家”精神,义乌市场再大,不具有独立的“无法拷贝”的科技含量,国家给政策可以给你也可以给他,而且这种“给政策”同样具有封建的色彩,随着市场经济和国家民主化的进程加快,此类优势终将不具备“优势”,此所谓“居安思危”法则。
这个观点作为义乌人,特别是谋义乌长期发展的执政者,更应该有一个普遍的认同感。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企业家精神是什么?本质是对自己的领域不断进行“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创新精神,管理模式的升级,产品的升级,都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范畴。
义乌的“大企业”,从农耕时代的小商品发展以后,义乌确实涌现了一批,人们熟知的如“浪莎”、“梦娜”、“蜜蜂味精”等,小商品更是成就了“新光”一族。理性的人们都明白,做袜子的,不可能无限升级,过去是化纤袜子,现在是纯棉的或者混纺的袜子,继续升级受材料分子结构的制约和人们消费价格习惯的制约,故而浪莎们会更多的创新和转型,涉足袜子以外的领域,拓展“浪莎”事业空间。
而“新光”一族,则不同于袜子,具备融入更多的高科技含量,设计技巧和花式创新,其产品和创意理念可以不断的升级,无边无际,创造财富空间非常广阔,一旦产品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可以不被随意拷贝,延长产品的生命力周期。
所以,政府在鼓励市场创新的时候,应该针对市场划行规市的不同区域,实施“分类指导”的策略,比如做筷子,如何升级呢?开始是木头的转到金属的、陶瓷的,最后可能回到竹子的(环保),总不能转到做金子筷子吧?
从经济学上个人分析,企业转型升级,不外乎一种是主动升级转型,这就是具备了企业家精神的使命感,另外一种就是被动的转型升级,这就是大经济环境遭遇巨大颠覆性的危机,出现经济萧条时候的转型升级,但这时候大多出现了生存危机,历史上的发达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都是发生在几次经济大萧条之后(如美国等),只要经过一次经济危机,产品总会升级一次,这是规律,因为经济危机的核心也是产品危机或者过剩危机,我们人类享受越来越先进的产品设备,都得益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和企业家们的创新精神,义乌的转型升级是否还没有接近历史机遇呢?
如果说鸡毛换糖精神,今天仍然适用,那么应该鼓励义乌的企业家在国内在海外秉承鸡毛换糖精神,为义乌积累更多的财富,而不是把垃圾留在义乌,义乌的财富随鸡毛满天飞。
义乌发展到今天虽然是一个受制于很多因素的市场城市,但只要发展不停步,义乌的周围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假如说改革开放30年过去成就了义乌的第一桶金子,是否拷贝一下我们的邻居横店?横店的文化大市场,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应该可以完美结合创造一个义乌新天地——旅游购物。
我们有很多的开发区和工业园,里面充斥的几乎是污染环境的工厂,市场里越是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其生产过程对义乌的环境破坏越大。越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诸如高分子材料等,污染越轻,义乌政府为什么不加以引导呢?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笔者记得义乌有“王春海蛇场”的解蛇毒的特种血清,还有曾经爆料受国家重视的刘忠信的抗击艾滋病的中药“止艾灵”,如果有前景,其产值和影响力绝对不亚于“可口可乐”,政府是否加大对这类企业的扶持力度,这类企业是否已经止步?
今天我们用“五水共治”来抑制有毒的GDP,也是政府对百姓福祉的关怀。但是义乌的旅游短板可以趁机做大,义乌可以建设和恢复义乌的古越文化长廊,义乌可以挖掘恢复双林寺的佛教资源圣地;社会在发展,旅游建设也需要创新,我们可以从规划的“历史长河”中,建设与小商品互补的新时代的旅游景点,假如横店有中国古代的影视建筑,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建设一条国际上著名的欧洲古代建筑群落供旅游观光,建设一条中国以“百家姓”为主的“百家祠堂”长廊,里面可以陈列各个姓氏的起源和宗法,这样的“历史长河”是可以满足人们寻根追宗的欲望,很具有旅游诱惑力。
政府规划,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操作思路,设立“历史长河”股份制公司,公开认购,不设门槛,建设成功以后收入收益参与分红。这样的“历史长河”,可以吸引各地的旅游以外,还可以作为“影视拍摄基地”。
我们不需要更多的“四层半”,我们在小商品之外需要加入文化的精髓,用现代优秀的文明成果融入历史长河中,应该是一种义乌“鸡毛换糖”精神的创新。每当中国的节假日,各地的旅游景区都是人山人海时,而义乌小商品市场却是空荡荡的,义乌的这些年投入旅游购物的资金应该是天文数字了,细数回报,应该是一个未知数。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义乌政府必须重视义乌的人口战略谋局,一方面如何保持市场生命力留住“候鸟”,另一方面要放开对一定层次以上的高学历人口的进入,提高人口素质。以上两个方面的成败都取决于市场的成败,故而政府要对市场进行不断的灵活的政策激活,首先对市场管理机制的动态更新,盘活市场信心,不能因为市场太大了,感到大的不能“动手术”,这里笔者认为市场管理者的观念首先要转型升级,而后对症下药。
其二,建立市场经营户“代表大会”制度,代表应该来之最低层的经营户,而非指定代表走形式,代表任期制一年;让经营户参与管理;“三个臭皮匠”虽然不值诸葛亮,但来自多方面渠道的信息反馈,足以给决策者提供市场方向性的信息,十分重要。
义乌即市场,市场的话题是永恒的,如今义乌的很多故事也是从市场衍生而来。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像云、像雾、又像风,更像雾霾。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义乌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中也是波涛汹涌,发展方向带有些许模糊,温水中的青蛙不死须砸破水缸,这也就是转型的阵痛,笔者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亲历目睹义乌的饥饿岁月,也亲历今天国际商贸城的繁华,感受城市KTV霓虹的耀眼,我们不愿意义乌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一颗流星,愿意见到万达进入义乌以后是打开义乌城市升级的序幕;更愿意看到义乌成为世界的旅游购物城市,义乌的开发区有国际强的入驻,高科技、高分子材料企业的普及,给义乌持续腾飞插上更多隐形的翅膀!(个人观点)
依然飘飘:义乌确实需要构思未来!晚风:其他都赞同,就旅游那块,我觉得不管投入多少,都是“烂稻秆塞牛栏洞”,有投入没产出的。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好白癜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