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篇故事话协和修残补缺全国首例自

北京最好扁平疣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73.html

提起整形外科

很多人将其和“医美”划等号

实际上,颜值的“锦上添花”

只是整形外科这棵“大树”的分支

修复重建才是“主干”

实施全国首例自体组织“换脸”手术

弥补患者缺憾,让他们有质量的生活

用自体组织让“失乳”患者乳房再造

让头皮撕裂患者萌出新发根

……

本期医道有术:第7话

一起看这群“刀尖上的艺术家”

如何坚守初心,为患者修残补缺

帮助他们重塑人生

前沿探索

移植自体组织“修残补缺”

巨瘤盖住半边脸,吃饭得先撩起“肉门帘”,年,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孙家明教授为49岁随州农妇成功实施全国首例自体组织“换脸”手术。“换脸”刚满一周的江凤云露出真容,进食等功能已基本恢复正常。江凤云出生时牙龈旁长了一粒花生大的血管瘤。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物已占据右半脸,侵犯鼻部及口周,鼻部通气、进食及发音都受到影响。据江女士介绍,由于瘤体的遮盖,她右眼视力基本丧失,呼吸受到影响,吃东西也非常困难。年0月,江凤云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医院整形外科,巨瘤已长到3厘米,宽0厘米,超过2斤。协和整形外科专家精心为她制定了血管瘤切除和五官再造手术的方案。年4月,正式进行了血管瘤切除和创面修复手术,进行了鼻部、口部功能和外观重建。同年5月,对患者进行局部修复处理。

孙家明主任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主刀医生、医院美容科主任孙家明说,由于专家制定有充分预案,较好控制了术中出血。同时,脸部瘤体切除后,由于创面紧邻口、鼻等开放性器官,其感染控制非常困难。专家攻克了多个难关,终于完成国内首例自体组织“换脸”手术。

据孙家明主任介绍利用自体组织“换脸”,不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大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利于康复。

0年9月,一名6岁女童乐乐(化名)慕名来到医院整形外科。专家发现乐乐脖子、后背有大片黑色素痣。据了解,自乐乐出生颈肩部就有一块不规则的大片黑痣,上至头枕部,下达肩胛骨下缘。随着孩子长大,黑痣面积越来越大,颜色也在加深。

接诊的郭能强教授说,孩子黑色素面积巨大,一次性切除创面大,孩子难承受,便在后背皮肤里埋入球囊,向球囊注水后皮肤膨胀,渐渐撑开,经过一段时间的皮肤生长,就能用自己的皮肤覆盖创面。

乐乐“养皮”3个多月后,整形外科专家团队分两次手术,在全麻下切除乐乐背部色素痣,并将“养”出的皮肤连带血管一同修复创面。术后,孩子转移的皮瓣血运正常,颈肩部皮肤生长也很不错。

“这种大面积的黑色素痣很少见,手术切除难度很大。”孙家明介绍,整形外科用自体组织“修残补缺”,如唇腭裂、小耳畸形、血管瘤、大面积黑痣、黑色素瘤、神经纤维瘤等,全国各地的疑难患者在协和重归正常生活。

几十年来,整形外科团队一直在临床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手术方式。如原创术式——小切口超量扩张全耳再造术,被国际整形美容杂志收录,它无需植皮,实现全耳再造,外形和“真耳”几乎一样;双环法乳房缩小成形术、手术联合免疫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环扎悬吊面部年轻化技术等,都是协和核心技术。

领跑全国

精准重建乳房重塑人生

乳房再造是整形外科一个极富创造性和挑战性的领域。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数据显示,在我国,去年乳腺癌新发病例约为42万例,因乳腺癌手术导致乳房缺失的占80%以上。

3年前,42岁的兰女士(化姓)体检时发现左乳有肿块,最终确诊为乳腺癌。医院,她选择了乳房全切。经历了放化疗等一系列治疗后,病情渐趋稳定。人虽活了下来,但“失乳”后的生活如同掉进了深渊。兰女士说,很长一段时间她不敢正视自己,尤其衣服穿薄一点,生怕被别人发现,性格也越发敏感。更崩溃的是,她和丈夫疏远了很多,怕他看到自己残缺的身体,甚至开始分房睡。

今年3月,兰女士听说乳房可以再造,重燃希望的她找到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孙家明教授。经仔细询问病史及检查,孙家明评估可以手术——从腹部“取材”,连皮肤、脂肪、血管一同移到胸部,进行乳房再造,这也是他的“拿手绝活”——横向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这种手术方式最难的就是血管缝合,这也是新乳房存活的关键。

目前乳房重建一种是植入假体,另一种是在患者腹部“取材”造乳。“像兰女士这样,新乳房外观逼真,饱满又柔软,同时腹部甩掉脂肪后更平坦,身材更匀称。”孙家明介绍。

自体组织重建,极其考验技术和经验。孙家明说,从腹部“取材”时,血管定位、剥离都要小心,造乳时还要讲究对称。年,该科在“黑科技”——虚拟现实技术(MR)辅助下,将“虚拟”乳房与身体重合,血管、肌肉走向一目了然,造乳时创伤最小,也更精细化、微创化。

整形外科专家团队为患者量身定制手术方案

作为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孙家明从事整形与修复外科30余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水动力自体脂肪隆乳术”,牵头参与制定《乳腺癌切除后乳房再造临床技术指南》、《自体脂肪移植在整形与修复重建外科领域应用指南》等共识指南5项,推动我国整形外科在乳房再造领域的快速发展。

今年2月,孙家明教授团队主持的乳房再造项目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身为医者,最开心的莫过于看到患者康复。”孙家明感慨,协和整形外科团队修复的不仅是身体的“残缺”,更守护了患者的生命与尊严。

创新引领

解决复杂创面修复难题

除了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烧(创)伤后瘢痕修复,以及各种皮肤外伤的诊治,都是医院整形外科的强项。

48岁的陈女士在工厂上工时没戴工帽,不慎将马尾卷入机器,本能往后退的她,被机器死死“咬住”头发,在她侧身挣脱过程中,头皮从后往前完全撕脱,且被撕成3片,她痛得当场休克过去,当即送往医院整形外科救治。

经评估,陈女士头皮脱套游离,部分骨膜外露,局部挫伤严重,失血量接近人体的/3,当晚急诊手术。和一般撕脱不同,陈女士头皮扯成3片,部分血管无法再用,头皮回植难度很大。如果只是将头皮打薄后当成皮肤回植,难度虽然小很多,但以后再也不会长出头发,考虑到这一点,孙家明教授决定“量头定制”精准修复。

专家团队在显微镜下吻合血管。由于一侧血管长度不足以吻合,还从左脚背取两根静脉“搭桥”,尽可能保证血供。这个“精细活”持续了近0个小时,陈女士挺过难关,回植的头皮全部存活。

每年,整形外科接诊各种创伤后亟待缺损修复的患者,如烧伤后肌肉毁损、瘢痕造成的关节畸形、运动障碍、面部畸形,以及意外伤害的缺损。该科创新引领,不断开展游离皮瓣(皮肤+血管)等新技术,开创许多器官再造方法,量身订制手术方案,加速患者术后愈合。

学科名片

早在建国之初(年),时任医院副院长兼外科主任的留美归国学者、国际著名整形外科专家、医院管理专家周裕德教授(二级教授)已在我院率先开展了“表面外科”(即整形外科)工作。

国际著名整形外科专家、医院管理专家周裕德教授

上世纪50年代早期,我国著名整形外科专家张涤生、王飞鹏及宋贻邦教授等先后在我院从事整形外科方面的医疗和教学工作。

“整复外科之父”张涤生院士(右三)曾在医院从事整形外科方面的医疗和教学工作

年,我院辛时林教授在湖北省设立了第一个整形外科专科,并同时开设了整形外科门诊及病房,成为中南地区乃至国内成立最早且规模最完整的整形外科专科之一,引领了湖北省及中南地区整形外科的发展。辛时林教授历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常委、医院整形外科创建人辛时林教授

其后,科室主任先后由易传勋教授和张一鸣教授担任。易传勋教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权威专家,在两性畸形和易性癖的治疗方面开创了中南地区的先河。易传勋教授历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张一鸣主任曾担任武汉市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历任整形外科主任易传勋教授

历任整形外科主任张一鸣教授(第一排,左四)

自年起,我国著名的整形外科专家孙家明教授担任整形外科主任,引领整形外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先后设立乳房整形与再造中心、颅颌面与唇腭裂中心、体表肿瘤与创伤修复中心、私密整形与修复中心、耳整形与再造中心、国际美容中心、体型雕塑与腹壁整形中心、鼻整形与再造中心、激光微创美容中心共九大亚专科中心。如今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整形美容专科之一。医院排行榜上,整形外科专科名列全国第五。

刀为笔、药为磨

他们是“刀尖上的艺术家”

为患者修补残缺、锦上添花

—END—

监制:孙晖王继亮

策划:党委宣传部

编辑制作:彭锦弦

图片:刘坤维

审稿:聂文闻张玮

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请点右下角"在看”,传播协和好声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shea.com/hsxx/10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