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发布《前海综合保税区详细规划》公示,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这份规划的范围覆盖1.17平方公里,包括前海妈湾港区5、6、7号3个10万吨级泊位及堆场和园区(即保税作业区)。希望将前海综合保税区融入整个前海蛇口城市发展格局,形成“内湾外滩”,构建“一芯两轴三区“总体结构。
乐居看完35页规划文件后,为大家梳理了6大亮点,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前海规划中的5条轨道线路浮出水面。其中包括:
城际线路1条:深珠城际;
市域快线1条:21号前龙快线;
轨道干线3条:15号线、24号笋岗线、28号沿海线。
资料来源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
深圳乐居综合整理
规划定位
前海综合保税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发展框架、衔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前海城市新中心发展格局,打造服务于珠三角的新时代创新型综合保税区新标杆、港城融合新平台。
规划目标
18单元:绿色高端现代物流园区
20单元:港城一体化国际贸易区
17、21单元:妈湾集装箱绿色智慧港
整体形成区港一体、港城融合、区港城联动,彰显湾区山海港城特色的综合保税区。
一芯
即产业综合服务芯,为综合保税区提供综合管理、服务贸易、海关办公等产业配套,植入国际贸易、综合服务等新职能,促进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服务于综合保税区。
两轴
南向城市综合功能拓展轴即自贸区城市轴线南向拓展串联保税港区重要功能节点,依托轨道等公共交通服务,沿梦海大道、妈湾四路重点布局产业服务、综合管理、国际贸易、海关办公等功能,形成产业综合服务功能集聚的发展轴。城市通海廊道景观轴是沿怡海大道,串联17、18、20、21单元,形成集生态、景观于一体的通海景观廊道。
三区
绿色高端现代物流园区、港城融合国际贸易区及妈湾集装箱绿色智慧港区。
绿色高端现代物流园区:为18单元,发展高端、高附加值、高科技的保税产业,集传统与现代物流、保税仓储及研发、贸易展示等保税功能的绿色活力的现代物流园区。
港城融合国际贸易区:为20单元,集国际贸易、产业综合服务、供应链管理、保税融资租赁、保税检测维修等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于一体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贸易区。
妈湾集装箱绿色智慧港区包括17单元0号泊位、海星港和妈湾港,以建设国际集装箱智慧港为目标,提升港口效率、加速航运服务功能集聚、强化港城融合、优化疏港交通。
轨道交通
规划区围网阶段现状尚无轨道线,但规划的轨道线路有5条,均为远期规划轨道线路,其中城际线路1条,深珠城际,其中市域快线1条,21号前龙快线,围网阶段不在规划区内,但远期沿梦海大道连接西丽枢纽。
其中轨道干线3条,分别是15号线、24号笋岗线、28号沿海线。其中15号线相对提上轨道近期建设日程(建设时间未定),围网阶段不在规划区内,但预控15号线规划在18单元轨道站点前保站(可先建设,但控制不开放)与20单元围网外西部物流站站点空间(建设时间未定),同时在西部物流站处设置人行检查口,作为员工通道,利用地铁方便通勤。
远期规划主要沿妈湾四路、通港街、大南山隧道等道路,环形串联规划区和宝安中心区;24号笋岗线围网阶段不在规划区内,远期由蛇口经规划区至罗湖,主要沿妈湾三路和梦海大道布局;28号沿海线围网阶段不在规划区内,远期规划主要沿妈湾五路、滨海生态公园布局,连接至西乡。
规划区应预留好远期规划上述市域快线、轨道干线以及城际线三种轨道的线位及站位,能更好衔接自贸区规划交通体系,规划轨道线路具体线位及站位以最终批准的为准。
港口规划
规划区内包含深圳港南山港区的妈湾作业区,由海星港和妈湾港构成。
妈湾港保持现状功能,以集装箱泊位为主。海星港改造提升为主,听取海星港口发展公司发展规划,是港口转型升级,推动港口绿色化、智慧化,向航运服务集聚的重要载体。
同时建立招商局全球运营平台,为自贸区发展国际贸易提供重要承载地。故将妈湾港区从传统散杂货、多用途功能转型升级为规模化、自动化、环境友好、高效节能、先进的集装箱智能港区。通过与周边泊位统筹运营,推动前海、蛇口自贸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设计
充分利用规划区独特的山海格局与景观风貌,以大、小南山为山体背景,布局绿地系统。
规划区打造一条东西向沿怡海大道通达海岸的视线通廊;一条南北向沿妈湾四路通达小南山的视线通廊,其中在妈湾四路与通港街右侧交叉口设置一处公共空间绿廊,绿带宽55米,体现规划区山海港城特色风貌。
港口地标
打造全球招商局运营中心、前海国际贸易中心。
为凸显规划区山-海-港-城特色、塑造优美空间形态,在21单元海星港、妈湾大道与月亮湾大道立交左侧规划一处港口地标全球招商局运营中心,建筑高度控制在80米。
在20单元前海管理局收储用地里、通港街与妈湾四路交叉口右侧规划一处综合保税区建筑地标前海国际贸易中心,建筑高度控制在米。
规划区内建筑色彩宜统一采用简约现代风格;避免色相过杂、明度过低、饱和度过高;规划区内建筑与周边建筑群色彩应协调。
文章来源:乐居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