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黑素细胞储库等于治好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ziwozhenduan/m/4542.html在年以前,记不清游了多少次龙湾,虽然听说龙湾蛇多,但我一次也未见到。那些年进景区,常是刚走过的地方,会听见别人发出尖叫,等问及原因,说是看见了蛇。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独看不见,那时候我常想大抵是蛇仙家不想让我看见她吧。不知道自己是怕蛇还是不怕蛇。从未见过蛇的我,只在电视上或者图片上看过蛇的样子,总有头皮发麻的感觉。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就改了性,是我改了,还是龙湾的蛇改了?反正,从年5月1日起,龙湾的蛇是和我真真的结缘了,因为每次去,都会遇见,一次也没错过,这样百分百的相遇率算不算奇迹?下面,就将我的遇蛇记一次次如实道来。
1
第一次是5月1日的采风,那天走进大龙湾,刚下坡在虹桥处,便见一条大蛇在进行攀岩表演,当时围观的人有好几位,我用手机全程进行了拍摄。那条蛇我叫不出品种,全身环状花纹,很大,很长。我根据其攀岩的高度可以判断长度有二米多,腹部处有我的手腕粗。那是我第一次见蛇,一条大蛇,可能人多的原因,竟没有害怕的感觉。一直到其爬上山顶,隐约可见,却不好拍摄,才不舍的离开。速度已加快4倍
2
5月5日,听说龙湾的杜鹃花开了,赶去采风。这次带了平台作者倾语和画家郭晓辉。在大龙湾虹桥处,我还不忘给他们指点我上次看见蛇的地方,并加以描述。等行过龙潭宫,经过的人说那边有条蛇在岸边睡觉呢,我们一听来了精神,仔细搜索,果真见一条蛇盘在岸边的石头上,我正开始录制,倾语几步冲上去,那蛇原本在小憩,突然有人冲向她,反应极快,立马头朝湖边爬了下去,却未进水,许是进了岸边的洞里。想起有人说过,大龙湾的蛇就在龙潭宫岸边的石堤里打洞修行。现在看还真是这样子。这条蛇和第一次见的样子相同,只是小了些。3
5月10日母亲节,又去龙湾,第三次见到蛇。那是一条纯黑的小蛇,从龙潭宫的观里游走出来,想是刚听完道长讲经,下课回家。就那么从墙里钻出来,往湖边溜达,看见有人对她拍摄,还抬起头看了一眼,然后依旧爬向湖边,爬过栏杆,却并不下水,就在岸边盘起来准备小睡一会儿的样子,我们拍摄完,见她并没有太多的表演,便识趣的离开,不再打扰人家。//
//
//
//
4
5月30日,一晃二十多天没有去龙湾了,这二十多天里,龙湾完全变了样子,山青水绿,满目碧色。没想到的第四次见蛇,可是惊到了我。这条蛇据说被发现时正在镇龙石上晒太阳,那游客胆大,竟拎着蛇的尾巴玩耍起来,可能是游客带了孩子,想让孩子们高兴吧,那蛇在游客手里上下扭动,怎奈逃不脱;后来,在大家的要求下,那游客把蛇扔进了水里,以为蛇进水后会向远离我们的地方逃离,谁知,那蛇在水里一个转身竟昂着头又向我们的方向游了回来,蛇在水中游的速度很快,身体呈S形前进,这可能是脊索动物在水中的特征,利用尾部推动身体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前进。这一次,我依然手机全程拍摄。5
第五次见蛇,那是一个下午,三角龙湾景区里没有游客,一同去的采风同伴在前面远远的不见了身影,我一个人慢悠悠的走在路上,习惯性地翻看手机里刚拍摄的片子,眼睛的余光却看到前方的路上有东西在蠕动,抬头细瞅,一条黑蛇正独自穿路而过,赶紧手机录制并拍摄!这回我吸取了上次倾语的教训,慢慢向蛇靠近,生怕惊到这家伙一下子窜走。这次,我拍摄了蛇过路及爬上路边长满绿色苔藓的全过程,虽是一个人,竟然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感觉。6
第六次遇蛇,6月6日三角龙湾。那天在采风完毕往回走时,在最后一台阶处,登台阶前,见一条蛇趴在台阶上玩耍,那蛇不太大,见我们停下来看她,竟然表演起了缩骨术,从楼梯台阶地板中的空隙钻了进去,那地板空隙连我的小手指都伸不进,那蛇虽然不大,可身体也比那空隙粗得多,但是她就生生的钻了进去。看着真是惊奇。我的视频正录的酣,被同来的人电话打断,催促快些,人家已经等在景区外面了。回来一路上想起这条钻地板的蛇,忽然就有些担心了,担心若是地板中间是堵死的,那蛇钻进去,出不来,里面若是没有空气,会不会死掉?蛇会不会倒退?这样一想,有些后悔当时为什么不勇敢点,真该拎着蛇的小尾巴给她拽出来才是,告诉她下次千万不要在人前做这么危险的表演。上网查了一下,蛇不会倒退,心里便愈加担忧、懊悔,及至回到家里把那段视频在电脑里调出,仔细观看下,竟隐约看到蛇在地板里移动,原来地板是有缝的,这样蛇就不会因窒息发生死亡了。一颗心才终于安了。
7
第七次遇蛇,6月9日,阴历四月十八日。因公务前往大龙湾芦花岛。都说芦花岛上蛇多,我这么多年却从没见到。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我相信自己一定能看见。果真,上岛后在栈道上往草丛里一看,这回真是大惊喜,看见一条大黑蛇,近二米长,和以前见过的一样,身上环着黄色的花纹,正在草丛里慢慢爬,以为他会爬走,可是他竟然在做环游运动,就在一个位置左右游走,细看,原来草丛下有一条黑蛇一动不动,虽只露出一段蛇身,但看起来和这条黄花黑蛇一般大。我以为这草丛下的黑蛇也许死掉了,我正看到的可能是蛇的悲惨爱情故事。可是几分钟后,草丛下的黑蛇蛇头钻了出来,这是一条身上环着白花的蛇,两蛇是一个族类。见这条白花蛇动了起来,黄花蛇显然兴奋极了,立马游过来和白花蛇亲热,二蛇就这样在我面前时而并头前进,时而交错表演花样,一副你侬我侬的模样,二蛇有时表演的造型好像书法里的龙字,甚是令人惊奇。这白花蛇可能是雌的,黄花蛇可能是雄的,所以雌的表现的比较矜持,陪黄花蛇玩了一会儿后,就又盘起来,在太阳底下睡觉觉了,黄花蛇不想睡,围着白花蛇转了半天,不时的用头去撩白花蛇的头,好像在叫白花蛇:“亲,陪我玩会吗?”“亲,能不能不睡啊?人家自己玩好没意思.”可是几次撩闲,上下左右,都偿试了,白花蛇依然睡自己的,不理睬。后来,黄花蛇终于放弃了,无奈地爬到白花蛇旁边的一堆树丛下,也盘起来,准备睡觉。大概真的是午睡时间到了,见此二蛇竟无视我这个人类在离它们不到2米的地方对它们拍摄,真是太不拿我当回事了!难道它们一点自我防范意识都末有吗?后来,问及一位在附近打扫卫生的员工,说起这蛇怎么这么大乎,有人看她们还睡觉,难道不怕被伤害吗?员工说这岛上的蛇不怕人,也不伤人,而且常会爬到栈道上玩,有游客来回走也不知道躲。我听了觉得有趣,想明白了,这地方本来就是它们的家,人家在自己家里玩耍,当然随意了,干嘛要躲避呢,反倒是我们人类应该不要随意打扰蛇,更不要伤害蛇才是。
回来以后,总想着把几次遇蛇的经历写下来,于是在百度上搜了蛇的科谱:蛇(学名:Serpentiformes)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体细长,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四肢或在低等蛇类横裂的泄殖孔两侧有爪状的后肢遗迹;周身被鳞;头部形状各异,鼻孔位于吻侧,但终生海栖的海蛇科(Hydrophidae)种类则居于吻背;眼球外有保护性的透明皮肤,瞳孔圆形、垂直椭圆形或水平椭圆形,无活动性眼睑,晶体几呈圆球形;舌细长分叉;前颌骨(仅蟒科蛇类具齿)、上颌骨、腭骨、翼骨和齿骨上附生着齿尖后弯的牙齿,然而齿的大小、数目及其结构则随不同蛇种而异;尾部明显地短于头体长。蛇是历经1.3亿年的漫长进化发展而成的一个特殊生物类群,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蛇属于变温动物,体温随气温而变,其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蛇进化程度较低,其分布和生存受气候影响较大,是一稳定性较为脆弱的生物类群。分布于地球上除南北极以外的所有地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因种类而各不相同,有的生活于穴洞,有的生活在地面,有的生活在树上,又有生活在水中。蛇分有毒和无毒。都是肉食性动物,所吃的动物从无脊椎动物到各类脊椎动物种类很多。蛇有地龙之称,古人常以龙蛇并称之。最早关于蛇的文字见于《诗经小雅斯干》:“维虺维蛇”形容蛇有毒有花纹又细又长。这样看来,五千年前的蛇和现在没有变化,还真是进化慢的物种。关于突然间和蛇这样有缘,我百思不得其解,近日,看到“龙凤呈祥”词组,豁然想起春节年会上自己曾胡诌过,说自己属凤凰的,和龙湾携手,必定龙凤呈祥!本是戏言!莫非这龙湾的蛇成了仙,听到了我说的话?故而从曾经的避我不见到如今的频频相遇?若是如此,今后怕是少不得更多的相遇了。为了让自己安心,我详查了下龙湾所见蛇的名目,大黑蛇-棕黑锦蛇,无毒蛇。棕黑锦蛇(学名:Elapheschrenckii)全长1.5m-1.9m,体重0.5-1.5千克。基本是黑色,活动于平原、山区的林边、草丛、耕地,亦到人住宅附近甚至进入房内。性情比较温和,不受威胁时,一般不咬人。以鼠类为食,亦吃鸟类及鸟蛋。这就明白了,为什么咱龙湾的蛇不怕人,即使有人她也会我行我素的游走或择岸边休息。只是在网上,还看到了一则不好的令我担忧的消息,据说这棕黑锦蛇目前已被吃成了濒危物种!就因为她无毒,不伤人,好抓!人善被欺,马善被骑,蛇善良了,就要被吃掉!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我知道,从此以后,我不仅仅是和蛇这样简单的相遇了,我还要肩负起保护她的责任,为她自由的游走于龙湾而用文字鼓与呼。文字:林远
摄录:韩景才林远
编辑:林远
编审:韩景才
出品:龙湾文创
特别声明:
本平台作品,如需转载请标注龙湾文创及作者。
精彩回顾
点击下方蓝字即可查看原文章
★梦幻森林
★老孙带你看大龙湾
★三剑峰神奇的故事
★抗联一路军浴血辉南
★劝君莫打枝头鸟
★揭秘全真道教龙门派第二十五代宗师曹震阳之一拜谒震阳真人墓
温馨提示自驾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