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珠夫人里面有一个“珠赋”的设定,而下面的官府对百姓层层压迫,让老百姓从鲛人那里取得鲛人的眼泪化成的珍珠,老百姓为了“珠赋”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在我国历史上,珍珠一直都是很珍贵的东西,到了秦汉时期开始被皇室和大地主们用来做装饰品,随着珍珠的价格越来越高,于是那些底层百姓为了能获得银钱,不惜潜入深海采集珍珠,于是采珠业就应势而生,而采珠人也成了一种职业。
但是要知道,陆地上生活的人进入海里,要面临的不仅仅是缺氧和高压,还要面对一旦遇上便无法逃脱的深海危机,比如海上旋涡,鲨鱼或者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水母等等,这些无数的危机会让采珠人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彻底消失在海里,每年会有无数人丧命于此,于是采珠就成了高危作业。并且采珠人虽然能够提供光鲜亮丽、价值连城的珍珠,但是他们的地位却是最低、最廉价的。
为什么,因为朝廷对采珠有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你采珠只是在给别人打工,你要得到了允许才能去采,采到的珍珠无论大小好坏都要上交,不能藏私,但是大小好坏又会影响你得到的银钱数量,虽然也很少。
而且一颗珍珠是有一定的生长期的,就像是捕鱼一样,毫无节制的捕捞就会面临无鱼可捕的局面,采珠也同样,甚至于珍珠的生长期比鱼类更长。在一次性大采珠之后,很长时间就会面临无珠可采的局面,那么职业的采珠人就会失业,古代底层百姓不像我们今天又很多福利甚至存款。他们就算是早出晚归一整年全年无休,朝廷的税也能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更别说是一日三餐,顿顿吃饱了,很多都仅仅只能保证自己和家人不会被饿死而已。
所以,一旦采珠人失业并且家里没有余粮,等待他们的下场就是一个,那就是饿死。
嘉靖五年采珠之役,死者万计。
仅仅十二个字,就是一个绝望的恐怖故事。
采珠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率,会想方设法发明一些设备,比如潜水服和氧气提供管。潜水服其实就是棉布或者牛皮做成的衣服,再做一个露出眼耳鼻口的头套,这个是为了避免被海底的生物攻击,比如海蛇或者水母之类的。《天工开物·珠玉篇》记载过:以锡造弯环空管,其本缺处对掩没人口鼻,令舒透呼吸于中,别以熟皮包络耳项之际。也就是说用锡做一个空心的长长的吸管,吸管的两边做成喇叭的形状,估计是像氧气罩那样的,然后一边罩住口鼻,一边在海面上供氧。
甚至在清代还有一本由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述的关于介绍潜水服的著作《水衣全论》,里面记载了很多相关的知识点,可见当时社会还是有知识分子